臨高啟明

吹牛者

歷史軍事

這個故事裏的主人公,或者叫主人公之壹,叫蕭子山。 蕭子山生在70年代的末期,是個普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八十七節公務員考試(六)

臨高啟明 by 吹牛者

2019-5-15 16:18

  袁舒知連忙拆開封條,只見這卷子白紙黑字,是精工細印出來的。;樂;文;l+和“澳書”相仿,只不過開面是和報紙壹般大小。
  他先在“彌封線”上填寫了自己的名字和考號,這才開始讀題。
  上午是行測卷。第壹部分是常識,考的就是考生到底是博覽群書還是只是抱著那幾本四書五經。袁舒知看著題目,頭上汗水不禁滲了出來:這對他來說並不簡單,自己雖然也算是讀過不少雜家的書,但是絕對稱不上博覽群書,而且有不少還涉及到澳學——僅僅閱讀領會題目就他感到吃力。
  不過袁舒知知道別人並不比自己強多少,自己至少借讀曾卷的公考輔導書,漲了不少澳洲知識,想來比起那群子死讀書的家夥要好上不少。
  常識第壹題是壹題辨別區位優勢的題目。試卷上有壹張平面地圖,請考生根據合理的城市規劃,圖中1處最適合建:。
  甲.化工廠乙.鋼鐵廠丙.造紙廠丁.自來水廠
  這題若沒有讀過公考輔導書,那就只有亂蒙了。因為本地這四種廠對於市民來說都是聞所未聞,更別說還要說出個子醜寅卯來了。
  袁舒知慶幸自己看過輔導書,大約知道壹點毛皮,馬上選出了答案,上遊自然是水廠。
  後面的常識題對袁舒知來說就簡單多了。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下列觀點與之屬於同壹學派的是:
  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乙.“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丙.“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丁.“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這壹看就是我至聖先師儒家的觀點,答案是呼之欲出了。
  常識題袁舒知連蒙帶猜花了20來分鐘做完了。接下來是言語理解,這是袁舒知的強項。
  言語的第壹題是:
  以張居正為領袖的改革派曾給偽明帶來富國強兵的希望,而經其手制定的各種政策卻讓如今的偽明社會更加不堪重負。正因如此,多年來,張居正頭頂變換著救國、誤國等多頂帽子。對這樣—個復雜的歷史人物,只有給其壹個更為精準的定位,才能更清晰地解讀他的所作所為。而在如何定位上,諸多史學家或抓小放大,或以偏概全,或就事論事,隔靴搔癢,霧裏看花,_____。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壹句是:。
  甲.讀者難有盡興之感
  乙.有失公允之處頗多
  丙.真正的佳作甚為罕見
  丁.難以摘掉這三頂帽子
  這壹題對偽明前相的評論倒是看樂了袁舒知,袁舒知笑了笑忙正定了自己,聯系了下上下文很快選出了乙項。
  這部分對他這樣有長期閱讀作文功底的舊讀書人來說幾乎就是送分題。但是有些題目涉及到立場態度。如何選擇“正確答案”就要看來應考的考生能不能領會元老院的“精神”了。這其實也是這次考試中元老院最為看中的壹點。
  知識可以學,唯獨這立場卻是必須明確的。不管真心假心,這些未來的公務員要旗幟鮮明的擁護元老院的領導,自覺維護元老院的立場這是最基本的出發點。
  好在考生們都是久經時文考試的,對此類的考場的“風向”都是比較明白的。所以這部分因為“立場問題”失分的人極少。
  就這樣言語理解也很快被袁舒知答完了。
  第三部分是數量關系,這是舊文人最害怕的題目。雖說算術在讀書人中間亦不算太冷門,但是對此有較深研究的人很少。袁舒知在曾卷的輔導下突擊學習了壹些,還算能嘗試壹番。他定睛壹看第壹題的題目: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呵,是壹題雞兔同籠。這題目在傳統數學中算是很常見的壹道題目。袁舒知讀過《孫子算經》大概記得解法。他當即算得:
  用腳的總數除以2,也就是94÷2=47(只)。假定每只雞都是壹只腳站著;而每只兔子都用兩條後腿,像人壹樣用兩只腳站著。這樣在47這個數裏,雞的頭數算了壹次,兔子的頭數相當於算了兩次.因此從47減去總頭數35,剩下的就是兔子頭數12只。有12只兔子當然雞就有23只。
  曾卷教過他壹種澳洲算法,叫做“代數”,設艾克斯。袁舒知當下就用這股又驗算了壹遍:設兔有x只,則雞有(35-x)只。列壹元壹次方程式解得雞:35-12=23(只)。兩相符合,他的信心大增。
  然而下來的題目就難了,幸虧他的傳統算學略有底子,加上又惡補過些澳洲算術,數量關系雖然做得磕磕絆絆但是好歹都做完了,並且還有意識的放棄了壹些完全理解不能的,反正別人肯定也不會。
  做完數量關系,袁舒知開始做比較難的邏輯推理了。袁舒知老是懷疑當年在崖山出海的大人物中有墨家學派的傳人,之所以澳洲人這麽貶斥儒學,八成也是因為到了澳洲後什麽都得白手起家,這讓精於匠造的墨家學徒掌了大權,因此這澳洲人的科舉處處透著墨家學派的味道,袁舒知想起那澳洲人無父無君的樣子愈發覺得自己猜測是正確的,不過他轉念壹想,哼?!無父無君?這偽明崇禎又何嘗把我等螻蟻看成子民,還是趕快做題跟著元老院走!這邏輯推理第壹題是圖形題。乃是壹個解體展開的紙盒子,求四個答案中哪壹個是它組成的?
  這題袁舒知有印象,袁舒知在參考書上他立馬拿出小刀開始切隨身帶來的壹團陶泥,切成小立方體,然後用毛筆在幾個面上做好標記,答案立馬就出來了,是最後壹個,嘿嘿,還是曾小兄弟的方法好使啊!
  連做了幾個圖形題,好多規律都不好找,袁舒知抱著那群粗胚也不會的心態胡亂猜了幾個就開始做文字推理題,第壹題對袁舒知來說太過簡單,立馬就選出了答案,甲:
  合成字是合體字中壹個比較特殊的門類。它原本是漢語中壹個常用的詞語、詞組,但由於這些詞語、詞組在方言中使用的頻率很高,就把這些詞語在講究字形美觀的前提下原封不動的組合成了壹個獨有的漢字。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漢字根據其意思不屬於合成字的是:。
  甲.,讀作“逆”,古同“溺”,沈沒,沈溺
  乙.,讀作“叫”,方言,“只要”的意思
  丙.,讀作“佛衣襖切”,表示否定,相當於“不要”
  丁.,讀作“小”,意思是稀有的、罕見的
  接下來壹題就比較難了,袁舒知想了好久,題目是這樣的:
  近來,大宋學者對偽明體制較為集中地進行了反思和批評,指出偽明正在衰敗。對此,有學者認為,偽明衰敗的原因之壹是其存在基因缺陷。偽明是建立在壹個假設前提的基礎上的,即士大夫的權利是絕對的。也就是說,權利與義務本應是相對的,但在偽明朝政架構中,士大夫權利絕對化已成為主流,士大夫各種權利絕對化,個人主義至上,社會責任缺乏。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學者的觀點?。
  甲.偽明士大夫對權利絕對化的偏好,導致對他人權利與生存環境的忽視
  乙.權利是有限度的,超越了權利的限度,就可能走向權利濫用
  丙.偽明閹、東林兩黨常把自己的權利放在國家利益之上,互相否決,危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丁.“祖制萬能”理論導致了偽明制度的僵硬化,決策被簡化為黨派立場的站隊
  袁舒知想來想去覺得這題目不知道在將講些什麽,最後不管三七二十壹就選了甲,直覺告訴他甲就是對的。
  最後袁舒知就是憑借直覺做完了所有邏輯推理。
  終於,擺在袁舒知面前的還要最後壹塊大題,資料分析,袁舒知知道這個題目看著繁雜,其實不難,都是些算學上的東西,可惜考場由於紀律問題不讓用算盤,不然這題目可以做更快些,不過好在有澳洲炭筆,還有曾卷教授的澳洲快算法,這題目袁舒知覺得是自己的抓分項,覺得不容有失!
  第壹題:
  大宋元年上半年,全大宋鐵礦產量為9848萬噸,同比增長5.3%,上年同期為下降1%。進口鐵礦11797萬噸(海關統計),增長30.2%。鐵礦加工量20586萬噸,增長17.9%,增速同比加快16.4個百分點。
  大宋元年年上半年全國鐵礦產量比上壹年同期約增長了。
  甲.1.8%乙.4.2%丙.6.3%丁.9.6%
  袁舒知迅速在草稿紙上用炭筆寫下了曾卷所教的澳洲快算公式:
  復合增長率的公式為r=(1+r1)(1+r2)-1=r1+r2+r1xr2;
  比重增減公式為(a/b)x(a-b)/(1+a),註意a為分子的增速,b為分母的增速。
  倍數增速的公式為r=(a-b)/(1+b),註意a為分子的增速,b為分母的增速。
  選擇了合適的公式後,立馬套用,得出答案為乙!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