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百六十七節使團眾生
臨高啟明 by 吹牛者
2019-5-15 16:17
“計劃中不說是流民基地在濟州和臺灣嗎?”劉三插嘴問道作為元老院的壹員,他在內部bb上已經大致看過了全部計劃。上船前又看了海天號這次航行的任務簡報。
趙引弓解釋說:流民基地在濟州和臺灣不假,但是在山東也需要壹個前進基地作為收集流民的轉運點和工作隊的基地。
現在他們通過杭州天主教會,已經打通了孫元化的關系,只要有他的支持,在登-萊地區以墾荒為名設置壹個寨子作為基地不成問題。
基地的規模不需要要很大如果規模太大就牽扯到必須要配備留守部隊的問題,在建設投資上會進壹步的擠占企劃院的用於發動機計劃的資源。所以這壹基地的規模不能大,而且要立足於使用山東的本地資源:包括人口和建築材料。
在發動機行動結束之後,山東基地可以視情況予以保留或者撤銷,趙引弓的傾向是設法保留下來作為未來山東攻略的壹個觸角。
“如果可能的話,在山東安排壹二名元老當豪強地主也沒什麽不可以的。”趙引弓說,“山東沿海不論是農業、漁業還是搞商業都能有所作為。”
正當趙引弓在艉樓和李子平等人暢談的時候,在艏甲板上的使團的其他成員正提心吊膽。他們泰半不情願到“冒黑煙的船”上來完全是迫於無奈。幾個商賈摸樣的縮頭彎腰的坐在臨時給他們準備的長凳上,心裏想著這次“送神”不知道要自己出多少銀子。折疊桌上擺上的茶水和點心都沒有動壹口。鎮定自若的只有趙通了作為趙引弓的保鏢,他當然知道老爺和澳洲人之間有著不同尋常的關系。
高玄小心翼翼的坐在凳子上,瞧著桌子上的茶水和點心,不由的吞了壹口吐沫。窮秀才高玄到得船上純屬是壹樁生意他是冒名頂替來得,可不是他仰慕澳洲文化,希望與之近距離接觸,而是使團裏的壹個書吏不願冒險去面對什麽“澳洲人”,花了四兩銀子讓他頂名上船。
高玄人窮誌短?家裏快要揭不開鍋的局面讓他不得不接受了這四兩銀子。好在事情也不麻煩,無非是隨班進退。
“壹切聽趙老爺吩咐。”花了銀子的書吏如是吩咐他,“下了船妳自去就是,余下的無需操心。”
上得船來?眼見著趙老爺被單獨帶進了船艙,他們這幾個被留在這裏,有幾個水手照應。看摸樣倒是和氣,也會說中國話。只是這甲板上,到處都有拿著鳥銃的兵,壹個個穿著藍白色的短褂,殺氣騰騰的拿著鳥銃?壹副如臨大敵的摸樣。眾人壹個個七上八下的,哪裏還有興趣喝茶吃點心。
但是高玄從壹早上就沒吃什麽東西所謂的早飯是鍋底的蕎麥飯鍋巴加了壹點水煮出來得。他家已經好幾天沒有米了,靠著嶽父和大舅子的接濟買點雜糧才算勉強混了過去。現在看到眼前有不少點心-其實只是船上帶得幾種專門供應元老的花色餅幹:包括很是罕見的奶油曲奇餅幹、華夫餅幹、菠蘿蜜餅幹和鹹味蘇打餅幹。
配合的飲料是紅茶菌格瓦斯有氣體不說,本身還在發酵中,不適宜在船上長期儲運。
終於,他忍不住拿起了壹塊白色長條形的點心看上去是酥皮的。他咬了壹口壹股香甜到膩味的口感立刻在口中散開,但是剛想細細品嘗的時候餅幹卻在口中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股奇特的感受立刻刺激了他的胃,空虛的胃立刻向他發出了巨大的抗議聲?於是各種餅幹很快就先後落到了他的肚子裏,壹開始高玄還顧忌點面子問題,眼看著大家毫無胃口的摸樣?生理需要終於戰勝了精神需要,老實不客氣的大吃起來,壹會就把桌子上的各種餅幹風卷殘雲壹般的吞下了肚子。又壹口氣喝下了二杯紅茶菌。
“這位相公倒是好胃口。”坐在他對面的是個徽州商人本地茶葉公會的會首。茶葉是杭州的壹項大買賣,茶葉公會既然有錢,免不了許多開銷就得落在他們頭上。打發這艘船趕緊滾蛋的花費,這回就理所當然的落到茶葉公會的頭上了。眼見對面這冒名頂替的酸子吃喝的如此起勁,壹點沒有擔心,會長很不愉快,不由得暗暗罵了壹聲:“酒囊飯袋!”
高玄的臉色壹紅,猶自嘴硬:“我等即上了這船?還不是由著他們擺布?與其枯坐發愁,不如吃喝自在會首冷笑壹聲,不再說話。耍嘴皮子他當然不是書生們的對手,但是他打心眼裏瞧不起這些當不上官兒的“酸子”。他望了望甲板上――這甲板可真奇特:到處是繩子、船帆和各種他不認得器具,乍壹看亂得不像話,但是仔細看卻又顯得井井有條。水手們各司其責並不胡亂走動,也沒有人隨意聊天說話,顯得十分嚴謹。
“真是壹股悍賊。”會首想到這裏,不由得冷汗直冒不知道他們知道自己是茶莊的老板,會不會扣留自己索取贖金?
高玄吃飽了肚子,心情卻放松下來,他是壹介窮書生,壹文不名,沒許多的牽掛,反倒是好奇的觀察起海天號來了。他尤其感興趣的,就是甲板中間的基座上那個又黑又粗又高的大煙囪,它幾乎是壹刻不停的冒著黑色的煙,不時的,還會冒出壹些白色的水汽。
關於這黑色的煙囪,城裏這幾天都在議論紛紛,有人說著是澳洲人的邪術,煙囪是他們祭神用的,黑煙是某種海外的異香;也有的說煙囪下面是個巨大的爐子,不斷的在燒著火,用火力推動船只後壹種說法遭到了許多人的嗤笑:這大木船上如何裝上壹個大爐子天天燒火又不至於燒毀船身?至於燒火行船,更是聞所未聞。亦有人推測是甲板下有牲畜在推動水輪……
高玄亦很好奇,但是現在即使他離開那巨大的煙囪不過十來丈的距離,他也看不出其中的所以然來。但是有壹點他很肯定,煙囪裏冒出來的絕不是什麽“海外異香”的煙,而是不折不扣的煤煙,煙囪的下面的確有個大爐子才對。
他很想靠近了仔細看看,但是又不敢。萬壹那裏是什麽“軍國重地”,自己靠近了恐怕要掉腦袋。於是他的目光又投射到近在咫尺的大炮上。
船首甲板上的48磅加農炮沒有套上炮衣,精鑄鐵制炮身直挺挺瞄準了杭州城方向,炮身擦洗的閃閃發亮。高玄註意到大炮是裝在壹個奇特的炮架上的,炮架下面沒有輪子,卻有兩條黑鐵的軌道,上面已經摩擦的發亮了。炮身旁邊的船舷上,壹道長槽內卡著壹排圓形的黑色炮彈。壹切都顯得井井有條高玄和所有晚明的儒生壹樣,對‘袼物”、“火器”和“兵學”都有濃厚的興趣這與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有關。軍事上的不斷失利使得朝廷上下對開發引進幾種新武器來扭轉戰局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在當時不僅興起了壹個紙面火器開發的高潮,還附帶著出現了許多所謂的新戰法,什麽“標槍制敵”、“悶棍破敵”??????林林總總,不壹而足。
他也和所有類似的大明“軍事愛好者”壹樣,眼高手低,沒有任何的技術和經驗,純屬想當然的空談。在完璧書坊,他曾經想找壹些澳洲人的兵法書,來個出奇制勝。但是書坊裏卻沒有這類書籍。
現在看這堪稱“精良”的澳洲大炮就在眼皮底下,當然要多看幾眼了。
忽然有人吼了壹聲:“105方向,有敵情!”隨著這壹聲吼叫,站在大炮旁的幾個水兵奔上跑位,轉動火炮,朝著望哨報告的警告方向。
比起這火炮的體積,它的迅速轉動方向更讓高玄吃驚――四五個炮手移動火炮舉重若輕,看得出幾乎沒怎麽費力,而且也沒有發出難聽的吱嘎聲,這讓在場的人個個詫異。
高玄知道讓壹個物體轉動不算難事木門、車輪、石磨??????無非是裝個圓軸罷了。但是上面的東西太重,轉動起來就不這麽輕松了,甚至會根本就轉不動。
澳洲人的大炮下面,到底有什麽玄機?高玄死死的盯著大炮下面的基座,希望能看出幾分端倪來到時候寫在書裏,說不定還會被某個大佬看重,招他入幕。有大佬幫忙,中個舉人不成問題了,搞得好幾年下來也能混個壹官半職,讓嶽父刮目相看,更讓大舅子規規矩矩的跪在他面前請安問好這個跑堂的夥計如今對他壹點恭謹的態度都沒有,言辭之中無禮的很!
水手們不知道高秀才打得算盤,只是緊張的註意著威脅所在的江岸。過了壹會,警告解除了。望哨看到的三架牛車並不是在拖運大炮,而是裝得杭州官府準備送上船的“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