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臨高啟明

吹牛者

歷史軍事

這個故事裏的主人公,或者叫主人公之壹,叫蕭子山。 蕭子山生在70年代的末期,是個普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九十八節博鋪造船廠

臨高啟明 by 吹牛者

2019-5-15 16:17

  最終重新啟動854改工程獲得了通過,執委會同意立刻開工建造1艘1630型巡洋艦、4艘500馬力蒸汽拖船、12艘200噸級駁船和6艘風帆蒸汽合動力的500噸級的船只。
  另外,按照文德嗣的建議:繼續批量制造ii型三角帆巡邏艇。將單桅變成雙桅。至少每個月2艘的下水速度。
  這次造船計劃成為臨高造船業的第壹次大躍進。在此之前,臨高的造船業只建造過噸位在200噸上下的輕型船只。不過,通過前壹階段大規模建造單桅雙桅三角帆巡邏艇,博鋪造船廠已經積累了相當的造船經驗。
  企劃院在五年計劃中,對造船本身有詳細的規劃。按照馬千矚和鄔德的思路,大規模的造船是從第壹個五年計劃結束前的壹年開始,按照時間表,在這壹年穿越眾才會全面占領海南,向海外拓展勢力。
  幸而計委和後來的企劃院對造船業是壹個長期投入的行業還是有認識的,從五年計劃的第壹年開始,就開始了博鋪造船廠的建設。這壹造船廠在得到從百圖村抓來的大批的造船工人和物資的得到了很大的加強。造船廠從改造船只入手,進而仿制了“美洲號”成功,完成了自制西式帆船的第壹步。
  由於大型龍骨材的缺乏,造船廠從仿制“美洲”號的“鎮海”號下水之後,就開始堅定不移的走鐵骨的道路。盡管在到底是壹步跨越到鐵殼還是采用木殼過渡,這兩條技術路線之間有過壹定的爭議。期間還有大規模興建水泥船的動議。
  最終采用木殼船主要是因為穿越集團的工業基礎依然過於薄弱。根據海軍在水池中所做得試驗,鍛造鐵制造的船殼在海水中被腐蝕的非常快,而臨高的化學工業還造不出可以用來保護船只外殼的油漆。在19世紀,解決的辦法是在鐵殼船底之外再包壹層木板,這種做法過於費工。盡管鐵殼船在制造和使用方面有著許多木殼船不能企及的優點,這個無法解決的現實問題最終使得木殼成為造船的主流。
  至於水泥船也得到了許多人的擁戴。水泥船作為壹種廉價的水運工具確實有它的過人之處,它的優點在於材料廉價易得,而且幾乎不需要任何專的造船技術,建築工人稍微培訓下就能制造,不需要復雜的船材加工:鋼筋、鋼絲網就能很容易的制造出骨架,幾個泥瓦工澆鑄水泥,幾天就能完工壹艘。
  世界上第壹艘水泥船是1848年由法國人jl蘭bō特制造。早期水泥船噸位iǎ,工藝簡單,自重大。壹般只用作內河的iǎ噸位貨物運輸。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因鋼材匱乏,兩度出現建造鋼筋凝土船的高
  中國自1958年起建造了大量鋼筋凝土船和鋼絲網水泥船,廣泛用作躉船、內河及沿海中iǎ型機動貨船和內河駁船、農用船及漁船等。中國水泥船保有量達數百萬噸,居世界各國之首。60年代,美國、加拿大、挪威、新西蘭等國開始試制鋼絲網水泥船。因為水泥船自重大,載貨比iǎ,燃料消耗過大,其經濟始終不能達標,所以壹直沒有大規模的運用。中國曾經在70年代建造壹艘5773噸沿海水泥貨船,結果在第壹次完成貨運航行之後就永遠的結束了航行被棄之岸邊
  但是按照以司凱德為首的水泥船黨的鼓吹:水泥船抗撞擊超過木船的。適航和木船相當,超過鋼殼船。修補也容易。不生銹不腐爛,壽命長。是穿越者的最佳應急造船方案。
  殖民與貿易部的辦公室主任司凱德對水泥船是如此的熱心,以至於他在業余時間不斷的四處鼓吹水泥船在穿越事業中是如何的“偉光正”。他不但在執委會的工作會議上鼓吹水泥船的種種好處,還經常到造船廠大談特談水泥船的技術問題,把造船廠的幾個土著技師糊的壹楞壹楞的,都纏著造船廠和海軍的元老們想知道“造房子壹樣的造船”到底是怎麽回事。李迪不勝其煩,幹脆命令哨兵不許司凱德再進入造船廠。並且宣布水泥船是“異端邪說”。
  李迪討厭水泥船――因為水泥船和海軍的光輝形象不符。但是司凱德毫不死心,專向企劃院遞jiā了他親自設計的兩種所謂標準化船――利於量產。壹種是250噸單桅槳櫓水泥船作為過度,另壹種是800噸雙桅蒸汽水泥船。
  水泥船用淺吃水平底船型。裝帆具,用中式帆,以簡化維修保障,減少人力消耗。
  火力上設計壹兩種標準架退型回轉炮架,身管可以裝20-60磅滑膛炮或者線膛炮。iǎ水泥船上預置1個炮位,平時不用,大水泥船預置3-4個炮位,平時只裝炮,戰時全備。
  船上預留甲板位置,戰時可以裝12-20磅炮,iǎ型線膛槍炮,大船可以裝輕炮。iǎ船可以裝
  司凱德在會議室裏興致勃勃的向鄔德展示著他繪制的設計圖,闡述著制造和使用的思路。
  “假如我們有壹個100艘的船隊,戰時動員壹半,就可以有大iǎ炮,還有幾十個打字機,火力超過鴉戰時候的英國艦隊。等我們造出壹二十來條的時候,先找機會公開搞個聯合演習,震懾壹下廣州府和葡萄牙人,讓他們知道我們用貨船也能秒殺珠江上的任何城寨和艦隊!”司凱德口沫橫飛,鄔德已經漸漸的不耐煩起來了。他是海軍出身,對水泥船這種根本算不上船的船毫無興趣。
  “……我們首先在臨高進行設計和建造首船,然後把現澆和總裝部分搬到香山澳,臨高提供原材料。等我們控制了西江流域的煤礦,就可以把水泥廠搬到香山澳,等我們再控制了肇慶的高品位鐵礦就可以建個鋼廠,再以後就可以造鐵船了……”
  鄔德說:“我從沒見過海上飄得水泥船。”他打算以此來直接槍斃水泥海船的動議,“再說我記得水泥船不耐碰撞,上面還安裝火炮?壹開炮不會把船身震裂嗎?還防炮呢!我iǎ時候老家的水泥船沒少坐,很怕碰撞的說。”
  “其實有過得。”司凱德趕緊舉例說法國和中國都造過千噸級別的水泥海船,可見這並非不可能的。他接著說道木船建造周期太長,造船的木材必須用硬木,經過三五年自然風幹,不如很快就會糟朽,船底包銅皮又沒那麽多銅。
  至於開炮和防炮問題凝土外殼應該比木頭耐沖擊,木頭沒有橫向強度,鋼筋是網格狀的,打裂了現場就可以補,當時的炮打不到水線以下,最多在水線部位加壹層鋼筋網格加強火炮沖擊力無所謂,炮座底下有基座的,用鋼預埋栓和厚木方隔震……
  鄔德耐著子聽完他不知道從哪裏找來的資料和征集的臆測合而成的“水泥船優越論”的理論,這才發話道:“如果水泥船真得這麽優越,為什麽後來被淘汰了呢?”
  “再優越也優越不過鋼鐵的船啊。”司凱德說,“但是肯定比木船優越。”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鄔德咨詢了多名對略通造船技術的元老,幾乎都得到了“水泥船不值得發展”的結論。
  水泥船的抗沖擊能非常差,無論是鋼筋還是鐵絲網都壹樣。鐵絲網作骨架的水泥船只是抗裂能較鋼筋水泥船略有提高,但不是革命的――所以鐵絲網水泥船比木船耐沖擊這條是站不住腳得。
  水泥船制造大規模采用鐵絲網主要降的還是造價,而不是提高能。水泥船有個可用容積iǎ,自重巨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幾乎無解。自重大就意味著燃料消耗高,載貨量少。所以水泥船只適合對自重要求低,泊位固定或較少移動的工程船舶和躉船或者是鋼鐵缺乏期迫不得已時的代用品。
  另外,鋼筋和水泥,在數量上無論如何也不能和本時空相對充裕的林木資源相提並論。而臨高工業生產的鐵絲網和水泥在質量上還是相當低劣的。
  最終企劃院槍斃了所有建造水泥船的動議,直接把水泥船技術列入了“淘汰項目”。。
  在17世紀上半葉的晚霞下,兩個人坐在壹個iǎ山頭的石頭上。手槍松松的掛在身邊,面前鋪了塊塑料布,上面放著個塞著幾瓶格瓦斯、臨高最新出品的啤酒和冰塊的盒子,以及幾塊牛
  幾名政治保衛局的便衣人員在警惕的看著四周,壹個人在稍遠的地方烤著壹只羊uǐ和烤魚。山下是壹片工地,占地面積即使比另壹個時空的現代化船廠也毫不遜待修和正在建造中得各種尺寸的船殼沿著河岸排開,間中可以看到閃亮的鐵軌,騰起的蒸汽。蒸汽吊車旋轉和起吊的時候發出的嘎嘎聲,不時還有汽笛尖銳的鳴叫來提醒工人們註意安全。
  戴著不同顏藤帽忙碌人群。美中不足的是,雖然有壹定距離,但還是能聞到壹些難聞的氣味。木焦油、煤焦油的氣味始終揮之不去,更不用說那些日日夜夜都在噴吐著黑煙的蒸汽機鍋爐了。
  造船廠在占地規模上遠遠的超過了臨高的大多數工業項目。從五年計劃的第壹年起,每年計委和企劃院都對造船廠有擴建和技改項目。這裏已經形成了壹個頗具規模的造船廠。博鋪河口區域的紅樹林被砍伐壹空,大片的河口地區的土地都屬於造船廠。
  船廠先後新建了千噸級幹船塢、大型蒸汽吊車、多座百噸級船臺。還為854工程在鍛造車間上馬了大型鍛機用來鍛造龍骨、船肋和鐵板。
  其他配套車間也相繼建設起來:木材聯合體在這裏修建有壹個大型的木材熏蒸窯,負責處理造船的木材。用在船殼類的“iǎ”木料,用幹燥窯處理3天左右,就可以完成相當於自然yīn幹半年的效果,至於龍骨和肋材大料,半個月內也可以處理完畢。不過,自從推行了鐵骨木殼的指導方針之後,大料的供應相對減輕了不少――能夠用作龍骨和桅桿的優質木料在當時的中國南方沿海已經很少見了,價格也非常昂貴。
  使用全套臨高機械廠自制的大型木材加工設備的木材加工車間剛剛落成不久。裏面的設備讓見慣了“澳洲式奇跡”的船廠土著技工也目瞪口呆。這個巨大的車間是用來加工造船用得專用板材。大塊通過熏蒸窯處理過的木材,用蒸汽機驅動的木工圓鋸、排鋸,幾分鐘之內就可以解出幾十個工人uā壹天時間才能解出得大量船用板材和桅材。切口即光潔又整齊,幾乎沒有任何費的地方。幾天後,他們見識到了這些機械的毫無人的恐怖威力,壹名徒工在作中不甚被圓鋸鋸掉了半個身子――從他發出尖叫到被肢解,只有不到半分鐘。
  用來制造繩索的印度黃麻成船的由李華梅從果阿運來,這些黃麻在繩纜車間和本地的大麻摻合在壹起被機器制繩機加工成巨大的繩索――盡管鐵制錨鏈在使用更為方便,而且耐腐蝕。但是為了節約用鐵,臨高的大部分中iǎ型船只的錨鏈依然是用麻繩,這些繩索也被用來作為帆纜之用。
  帆船上需要大量的滑車,船廠專用的滑車生產車間有5名工人,用簡易車進行生產:年產滑車8萬個――盡管海軍和造船廠目前根本消耗不了這麽多。滑車的外殼是榆木的,樞紐和轉軸都是用最好的紫檀木和青岡木之類的特硬木車制出來。
  船帆是由臨高自制的帆布制造得。棉紗來自印度――印度商人按照殖民貿易部的要求,向手工業者定制好所需要規格的棉紗,然後成包成包的運往臨高。在臨高的紡織廠裏被紡織成帆布。當然,殖民貿易部也不放棄直接購買帆布的機會。
  縫制船帆的車間是鐵架棚,上面覆蓋著蘆席――臺風季節會損失壹些屋頂,不過鍛造鐵的桁架完好就沒有關系,很快就能修復。車間的面積有半個足球場那麽大,幾十名專培訓過的nv工采用半機械化的腳踏式縫紉機縫紉船帆。不過將船帆用繩索穿起依然是由坐在長凳上的nv工們手工穿索。
  整個造船廠的布局和設置,大體參照了資料中英國造船廠的設置。船廠雇傭的工人超過八百人。是臨高數壹數二的大型企業。
  “這麽大的壹家船廠,不暴船幹什麽?留著當主題公園嗎?”文德嗣把啤酒上的玻璃彈珠砸了下去,壹仰脖子喝了幾大口,發出滿足的嘆息聲。
  “總算是有比啤酒味了。”文德嗣說,“雖然這是典型的大米啤酒,不過我就湊合了。”
  “馬督公就是教條主義……”
  “海軍,他得不懂。”文德嗣壹揮手,“造船,他更是外行。哼哼,要不是吳曠明告訴他木材是可以熏蒸幹燥得,十有八九還以為都要自然幹燥三年呢。臨高這地方,幹燥三十年都好不了。”
  陳海陽喝了壹口啤酒,他不願意多評論馬千矚的是非問題。換了個話題。
  “文總,妳建議多造巡邏艇的意思是?”
  “把海面劃分成許多區域,用iǎ而快的船分片包幹巡查,發現敵人後用無線電通知附近的戰艦解決問題,再用專的運輸船送去給養和替補人員。這個就是我們現在資源不足的對策。”
  “海面上的狼群啊。”
  “類似,但不完全是啊。我們的目的不是盡量摧毀敵人,而是要絕對控制這片海洋。說到這個,劉香也好,鄭芝龍也好,遲早都要對我們動手。”
  “要是我們能找到劉香的老巢就好了,發動壹次珍珠港式的奇襲戰鬥。”陳海陽說,“堵在港灣裏打,我們的優勢也不iǎ。”
  “所以要多造輕型巡邏艇,這種船速度快又靈活,續航力也過得去。搞偵查算是壹把好手。”文德嗣瞇縫著眼睛註視著船廠,“執委會那群人鼠目寸光!就知道盯著眼前的壹點資源盤算著怎麽分配才能面面俱到,現在還談什麽資源夠不夠的――不知道明年就有壹個發橫財的機會麽?要發這個橫財沒有船,特別是遠航的大船怎麽!”
  “什麽發橫財的機會?”陳海陽來了興趣。
  “到時候妳就知道了。”文德嗣不願多說,這個提案他還在考慮中,當然,和他有類似考慮的元老也不止壹個,特別是大圖書館的壹批人,正在積極尋找史料。而這個行動的成敗,又和海軍的戰力、運力和續航力有著直接的關系。
  “等我考慮明白了,自然會和妳商量。”文德嗣說,“現在,還不成熟。”a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