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吹牛者

歷史軍事

這個故事裏的主人公,或者叫主人公之壹,叫蕭子山。 蕭子山生在70年代的末期,是個普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三十三節禮儀

臨高啟明 by 吹牛者

2019-5-15 16:17

  後果,他不是沒想過。説不定後金方面惱羞成怒把他砍頭立威,也可能不磕頭就直接把他趕回去。但是他和大圖館的人分析再三,認為可能性不是很大。後金還沒有建立起皇權至高上的概念,1633年皇太極壹個人獨坐面南才剛剛執行下去,皇帝的面子問題遠不如後來這麽大。
  再者,目前的皇太極正是“求賢若渴”,為了拉攏喇嘛教,西藏活佛使者到來得時候,皇太極也給予極高的禮遇。在舊時空裏,孔有德、尚可喜投降的時候,他都親自出城十裏迎接,還行了“抱見禮”。可見他是壹個很樂意用超高規格禮遇來招攬人心的君主。
  後壹diǎn,這會滿清還沒能竊據神州,天命汗説不出“富有四海”這類話,恰恰相反,他對貿易十分的渴望。
  綜合這三diǎn,皇太極因為不磕頭殺死或者驅逐黃驊的可能性極xiǎo。買賣做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雖説如此,黃驊的心情也很壓抑――他要去面對的,是這個時代東亞的**g,疑似單穿者壹般存在的皇太極。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黃驊是個膽大包天的人,他是在東北做邊貿生意的xiǎo商人出身,沒有相當的膽識在這行裏根本混不下去。但是現在他要面對的可是這個時空的強者。
  自己除了沾了幾百年的見識的光,和皇太極這樣的梟雄相比,還真是塵埃壹般的存在。如果自己背後不是元老院和整個臨高的工業體系。自己恐怕早就嚇尿了。
  從馬頭上向前望去,雖然依然天寒地凍,但是春色已經稍稍降臨。河冰開始融化,泥土也變得濕潤起來,路旁向陽處的野草有開始蘇醒的,發出嫩芽,而處處柳樹也在柔細的枝條上結出了黃色的芽孢。黃驊深深的吸了壹口氣,前路漫漫,不知道此去到底吉兇如何?
  壹行人走了七八天。沿路驛站竭力供應,沿途百姓看到這壹行列,壹路不回避。這壹天。隊伍來到渾河邊,這裏距離沈陽已經不遠,皇太極派來的禮部薩哈廉等滿漢官員的迎接,不但儀式隆重。還賜宴和賜物。黃驊緊守自己的規矩。不管是賜宴還是賞物,都是向盛京方向鞠躬行禮致謝,絕不行跪拜禮,薩哈廉等人倒也不以為怪。
  當晚壹行人宿在渾河驛,薩哈廉親自來拜訪――因為明日就要入城,必須談妥覲見時候的雙方儀註。果不其然,覲見天命汗的禮儀成了雙方討論的焦diǎn。
  後金方面自然希望這個不知何處而來的“大澳”按照外藩:如古諸部、朝鮮的禮節儀註來覲見,天命汗可以給予特殊的禮遇――比如給予黃驊“抱見禮”。但是黃驊咬定牙關就是不松口。表示自己只肯行三鞠躬禮,除此之外別説磕頭。連半跪禮或者後金常用的打千禮壹概不成。
  按照舊時空的聞報道模式的話,那就圍繞這壹問題,雙方進行了反復磋商。眼見黃驊不肯松口,薩哈廉不敢擅專,只好派人請示皇太極本人定奪。
  皇太極本人對此也有些躊躇,他原本是做好了給予“大澳”特殊禮遇的準備的――幾天前,先行壹步的禮部官員已經飛馬送來了幾件大澳使者的“禮物”,水晶鏡子之類雖然讓他嘆為觀止,但是讓他心動的是壹副身鎧甲。
  這副身鎧甲不但防護嚴密,而且關節活動自如,他選自己的白甲巴雅喇中強的弓箭手試射,防護效果好得出奇――比巴雅喇們身穿的精心打造的雙重鎧甲還要好。關鍵是穿著這身鎧甲靈活性比雙層甲要好得多,士兵們的負擔也xiǎo,戰場上不容易疲勞。
  若是能讓巴雅喇都穿上這樣的鎧甲,豈不是如虎添翼!
  所以他頗為迫切的想早日見到使者,弄清楚對方的目的和“要價”。
  現在聽禮部呈報説對方不願行跪拜禮,他不由有些躊躇起來。
  虛禮之類,他原本不甚看重,但是他頗受壹些漢官的影響,認為身為九五之尊必有相當的禮儀尊榮,否則會使得臣下、諸王和外藩有輕慢之心。他這些年來壹直在集中王權,對權威十分重視,因而也不敢輕易做出決定。
  但是這絕好的機會他又不願意錯過。躊躇之下,決定咨詢下範文程的意見。便連夜將他叫進清寧宮來。
  範文程聽到對方堅決不願意行跪拜禮之後,略略思考了片刻。“大澳”來朝的事情壹開始他就知道,他是二朝老臣,青年時代就為努爾哈赤效犬馬之勞,多年來上上下下,歷經風雨,對八旗貴胄、覺羅們的心思早就摸得十分清楚。
  他對天命汗的性格作風十分清楚,知道他對這夥人帶來的商品非常看重,同時也迫切的想打開壹條得商路來緩解眼下國用匱乏的窘迫局面。因而舍不得就此回絕對方。
  他身為朝廷重臣,當然知道眼下“大金”的經濟是個什麽狀態――連他貴為學士,平日裏還時不時要吃稗子米,大米只有李朝進貢才能“受賞”到壹些。市面上的日用品壹不匱乏,連各部辦公用得紙都不夠,以至於公文只能用明朝留下的舊檔故紙的背面寫,大澳若能供應各種貨物,對局面不xiǎo補。
  皇太極問道:“使者如今軟硬不吃,就是不肯給朕磕頭――難道給朕磕頭就會少了他們的肉不成?”
  範文程説:“大澳使節不肯行禮固然狂悖,不過他們到底是海外之人,井底之蛙,不知大汗之威。”
  皇太極問道:“依卿所見,應否令其視大汗之威?”
  範文程説:“陛下,以臣看來,大澳乃海外遠國,即肯千裏泛舟來貢,就是有仰慕朝廷之心,大節礙。”
  皇太極面露笑容,道:“這麽説卿覺得可以許他們不行跪拜之禮了?”
  “臣以為:示以威,懷以恩。”
  皇太極哈哈大笑,説:“好,這話説得很是!”想壹想,又説:“即如此,就給他們這個恩典!”
  “皇上胸襟似海。”
  範文程知道自己的揣摩完準確,既然如此他還有後壹手來投其所好。當下上奏説既然準他們不用跪拜禮,就不便在宮裏舉行覲見儀式,不如請皇上以打獵行圍之名,在城外某地設帷帳,再將使者帶去覲見。
  圍獵之中,本身壹切禮儀行註都從簡,且有“非正式”的含義在內,對方不行跪拜禮的不利影響可以降低到低。
  於是第二天就宣布行圍。行圍的地diǎn就在距離渾河不遠的地方。皇太極等人有心要示以八旗的威風,因此從八旗中抽了壹千騎兵,另有二百紅甲和白甲巴牙喇在皇帝前後護衛。諸王。貝勒。貝子、公和固山額真等親貴以及巴牙喇隨同前往。同時命薩哈廉將使團帶往圍場。
  黃驊不知道對方已經鬧了壹出“議禮”的彎彎繞,眼見薩哈廉再來,已經不提要他磕頭的事,表示皇上“天恩浩蕩”,準他以“外藩禮節”陛見。黃驊總算是松了壹口氣――不至於功而返了。
  壹行人隨後在滿漢官員的帶領下往圍場而去――説是圍場,實則就在沈陽附近。走了不到半天就到。大約接近中午的時候,商團壹行人來到了圍場。
  這個臨時的圍場設在太子河畔,皇太極的帷帳就設在壹座河邊xiǎo山的山坡上,壹座巨大的黃色帳殿居中,帳殿外擺列著簡單的儀仗,特別令人敬畏的是豎立著壹柄代表皇權的黃傘。帳殿外另有壹個xiǎo帳,有官員在內值班,門外肅立著成排的巴牙喇兵。
  河岸上,壹千多名八旗精兵列隊相迎,隨著商團的到來,低沈的號角壹個接壹個的吹奏起來,沿著河岸傳出去很遠。
  黃驊在五裏外已經被請下了馱轎,這裏設有休息帳篷,負責迎接他的禮部官員請他在這裏稍事休息盥洗,換上正裝準備覲見。隨後派人送來了熱水和飲食。
  黃驊當下在這裏稍事休息,吃了些東西。隨後換上了正式裝束――伏波軍的呢制冬季制服,外套束腰黑色呢大衣,腳蹬長筒靴,戴著棉制暖帽。
  他帶來得二十個隨員也是清壹色如此的裝束,只是大衣是灰色的。每個人十字花背著2支改進過得1632年式左輪手槍,腰胯砍刀。他們都是從臨高警備營裏選拔來得精兵,個個英氣勃勃。換過衣裝走出帳篷的時候,頓時引起了周圍滿漢官員兵丁的壹陣xiǎoxiǎo的騷動。
  “給大人備馬!”
  隨著壹聲令下,有包衣牽來壹匹鐵青色的駿馬。黃驊跑過內外,壹看就知道這是匹古好馬,體態神駿。他臨高苦練過騎馬,對此並不陌生,當下翻身上馬,手下的隨員也壹起上馬。
  “走吧。”隨著黃驊的話語聲,前導的壹名章京豎起旗幟,二百名在遠處警戒的兩黃旗的騎兵立刻縱馬圍了過來,壹個個dǐng盔摜甲,迅疾的從使團面前馳騁而過,隨後立刻分成左右兩列,將壹行人夾持在中間,往禦帳而去。(未完待續。。)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