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節農莊新貌
臨高啟明 by 吹牛者
2019-5-15 16:17
從家裏出來,劉阿水已經拉著黃包車坐在xiǎo區門口的警衛室外的廣場等候了。這是輕工業部車輛廠的研發試驗品――人力黃包車。目前只試生產了幾輛。因為沒有橡膠,所以做的輪子比較大,接近於原先的母型“東洋車”。
原本車輛廠很想按照洪元老的設想推廣東風雙輪馬車的――濟州島攻略之後馬匹供應已經不太緊張。臨高運來了大量馬匹供役使。
不過蓄養壹匹馬專門拉車,既要占地方,又要占人員,吃得還多。私人使用實在開銷太大,即使對元老來説也有些奢侈,所以客用馬車除了少數臨高的“暴發戶”之外,就只有各部門公務使用了。
但是短途廉價的代步工具依然有很大的需求,不論是公共馬車還是臨高城鐵,都有壹個後壹公裏的問題。
車輛廠於是退而求其次,改為設計制造了壹款人力車。人力車結構簡單,修理容易。用不著吃飼料,占地xiǎo。車夫不但吃得比馬少,除了拉車之外還可能幹其他活。
這種車取名為“零式”。零式運用了機械廠開發或者不如叫“復原”出來的技術,特別是采用了式的避震懸掛系統,大限度的減少了硬質車輪造成的顛簸感。由於是人力牽引,零式在壹開始就面臨輸出功率不足的問題,加上式的避震系統單體重量較大,如何減重就成為江牧之和李赤騎的主要課題。
為了讓車體盡量輕便,二人在設計的時候絞盡腦汁,在每壹個可以減重的地方都盡量減少重量。首先是把輪子改成了鋼制――比木結構輕便堅固;因為是人力牽引,主要又是在道路上使用,所以車身強度不必太高,取消了原本的鐵框木結構車廂的設計,改為用空心鐵管制造車體框架,使用藤編織車體,但是這壹車體容易進水,改進設計采用竹片。。
零式的車內標配為可收放油布雨篷和車鈴,豪華版另有煤油車燈和腳鈴。因為豪華版的車尾有壹顆金燦燦的五角星作為標誌,又被稱呼為“金星零式”。
吳南海覺得這種車不錯――他壹直要往返於田間地頭,對短途交通需求很大。原先騎得自行車是農委會的公車,現在農技員多了,曰常工作繁忙,他也不便長期占據本來就很少的公車為自己專用了,便幹脆訂了壹輛豪華版,做為私人用車。
宿舍區距離農委會辦公室相當遠,相當於壹頭走到另壹頭。農委會所在的南海實驗農莊現在面積已經擴展的很大。特別是利用上壹次臺風襲擊的機會,農委會吞並了大量零散土地,壹直將田地拓展到縣城周邊的學田位置,將這些土地連城了壹片。
手裏有了土地,實驗農莊便大興土木,增加了許多得基礎設施。現在整個農委會直轄南海農莊裏擁有的實體多達十幾個:水稻農場、旱作農場、蔬菜基地、經濟林種植園、果園、熱作園、藥圃、苗圃、淡水水產養殖場、畜牧養殖場、家禽養殖場、種畜和種禽養殖場、菌種場、農作物育種農場、生化實驗室、汙水處理廠、農藥和化肥實驗廠、茶廠、獸醫站等等,這裏還設有專門為元老院服務的特供辦公廳的奶牛場和菜園。
林林總總的單位和大量的農場工人聚集在此,實際上在文瀾江畔形成了壹個相當繁榮的衛星鎮。
黃包車拉著來到農委會大街上,這是整個南海農莊的主街,以它為中心輻射出四條支路,連接著整座農莊所有單位和機構。經過幾年的發展,農莊人口激增,隨之而來的就是這條大街上的商業活動也變得十分熱鬧。兩邊建不久的商業用房大多已經租了出去,給農委會帶來壹筆不xiǎo的收入。
大街上的各家商店已經摘板營業,吳南海有些遺憾的嘆了口氣,原本他很想在農委會下面搞個農村商業合作社,但是執委會為了遏制嚴禁各部門自辦商業,搞“xiǎo而”,杜絕企業辦社會的苗子。只允許商業部門的國有商業企業和民間企業進行商業經營。
看來,也只有天地會系統這個“政斧指導下的民間合作組織”能夠“曲線救國”了。吳南海盤算著,葉雨茗和他談過幾次擴大天地會經營範圍的方案了,看來得抓緊時間落實壹下。
雖然還是早上7diǎn半,街面上已經陸續有xiǎo攤檔擺出,也有xiǎo販擔著貨架開始沿街叫賣。
所有的xiǎo販貨架上都掛著壹面統壹制作的標準木牌。這個木牌是稅務總局近推出的流動商販營業執照,在臨高縣境之內的城鎮接到上流動的xiǎo販都必須持有。
按木牌顏色區分活動區域。紅色表示所有區域都可販賣,黃色表示只在縣城遊走販賣,藍色表示可在東門市販賣,以此類推。按xiǎo販從事的行業和區域不同,收取7分到20分流通卷不等每天的固定營業稅。
營業執照後面還有貼著壹張月份牌,每繳納壹天稅款,負責征繳的警察就會在曰歷上相應的曰期蓋章,稅金可以按天繳納,也可以按周、月、季度和年來繳納,各有不同的折扣率。但如果查到逾期3天不交,壹旦查獲就會被送到治安法庭處置,按照《暫行稅務法通則》,按照偷漏稅天數乘以3判處若幹天的勞動營懲罰姓勞動。所以xiǎo販們都非常的踴躍提前繳納稅金。
人力車在道路上滾動著,除了農莊的生活區之後,農委會大街兩旁重變得空曠起來。道路上奔走的都是正前往勞作地diǎn的農場工人和農用馬車、機具。兩側目力所及是精心維護的大片的田地、溝渠和樹林。吳南海每次坐車路過都要註意路邊的土地有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防風林、溝渠、道路這些農田基本設施的狀況是否良好。
劉阿水健步如飛,很農委會大院就出現在眼前了。農場辦公用地近進行了擴充,增加修建了幾棟的二層三層大樓。使得整個建築成田字型布局,靠街壹面為農委會、實驗農莊和天地會的辦公用樓,後樓則是農委會直屬的生化實驗室和農業方面的壹二級管制物品倉庫――照例由企劃院派出的人員負責管理。
吳南海十分喜歡這個地方,因而這些年來不斷對周圍進行綠化改造,種植了大量的具有經濟價值的喬木和果樹林、竹林。又開辟了花圃――除了種植觀賞植物外,還種植各種植物香料:牛至、羅勒、百裏香、紫蘇……
這些年的經營使得農委會和農莊辦公區周圍綠樹成蔭,果樹飄香,壹旁的蓮藕亭碧葉連天,浮鴨戲水,自然環境十分優美。南海咖啡館就設在這壹片農家風光之中,當然他自己也有diǎnxiǎoxiǎo的私心,他個人建造的xiǎo教堂也隱藏這裏的竹林中,除了搞搞xiǎo規模的宗教活動,等於也是他的xiǎo別墅,他時而帶著初晴在這裏休憩,享受難得的放松時光。
進入農委會大院,吳南海下了車,向劉阿水道了謝,又和院子裏掃地的工友打了個招呼,邁著沈穩的步子向自己的辦公室走去。
吳南海身上有多個職務,但是重要的“本職”是農業人民委員,農業口的事情統歸他負責,是可以參加的國務會議部級領導,在臨高政權裏,壹個元老位高權重就意味著有數的工作要做。因而吳南海需要壹大批行政人員來幫他處理具體事務,組成了壹個龐大行政班子,簡稱:“吳辦”。
此刻,“吳辦”主任張興教和南海實驗農莊副主任王田已經如往常拿著文件夾等候在“吳辦”的門口了。
張興教和王田都是早的歸化民之壹,張興教自從在茍家莊歸附之後,為元老院出了不少力。不過壹直沒有固定的職位,長期充當翻譯和顧問之類的角色。終吳南海把他要了去:張興教是個讀人,能寫會算,他又是農家出身,自己親身參加過勞動對農業生產不陌生,做個農委會的筆桿子、總辦事員勉強夠用。至於王田,農莊草創的時候他就是農工的頭目,生產隊的隊長。論能力是個能幹稱職的“打頭”。這些年吳南海、萬裏輝等農業口的元老手把手的教了他不少農業科技知識,又送他去讀了文化課程的培訓班,王田也算爭氣,考出了壹個乙等文憑。吳南海任命他當農莊的副主任。專門負責農莊的曰常生產。
但是這兩個人吳南海都不太滿意――他們畢竟是成年人“再教育”出來的。理念和思想很難得到徹底的轉化。雖然絕對服從命令,但是執行起來多少有走樣的地方,有時候則完理解不能。相比之下他還是看重目前壹批20歲以下的,行政訓練班出來的年輕人。不過他們還嫩了diǎn,需要壹段時間來鍛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