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吹牛者

歷史軍事

這個故事裏的主人公,或者叫主人公之壹,叫蕭子山。 蕭子山生在70年代的末期,是個普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節五年計劃(壹)

臨高啟明 by 吹牛者

2019-5-15 16:16

  文瀾河對面的工業區裏,煙囪正在冒著濃煙――隨著工業的發展,煙囪也多了起來,這些煙囪向藍色的天空噴吐著黑色的煙霧,宣告著穿越者的工業化進展。
  但是這個工業化,還很初級。馬千矚心想。
  d日之後,他們邊打仗邊建設邊搞外交,總算站穩了腳跟。執委會從壹開始就堅持要給穿越者較好的生活環境的想法雖然在穿越前被人譏笑為“旅遊”,但是這幾個月來,他們在這人生地疏的環境下能夠堅持下來,沒有出現任何大規模的情緒波動,也完全了高水準的生活條件――別得不說,馬千矚自己也覺得:要是他在執委會幹了壹天活之後還要住帳篷,喝有臭味的水,在草叢裏便便,在河裏洗澡,外面還有壹群窮兇極惡的土人揮舞著刀槍時刻準備砍他們的腦袋,他十有八九也得精神崩潰。
  所謂原生態的野外生存,不過迎合了小資產階級們吃完晚餐背著全身專業裝備炫耀的文化生活要求,他們向工業文明表示出適當的憤慨以顯示自己對於自然原生態的熱愛……可是如果妳要他們在沒有抽水馬桶沒有熱水洗澡的地方生活三天,他們會號哭著將屎都拉在自己的褲襠裏……
  但是穿越集團的工業文明太脆弱了,穿越集團享受得壹切現代生活的物品、使本時空的土著膽戰心驚,敬若鬼神的機械和武器,都是建築從另壹個時空帶來的物品的基礎上,隨著時光的流逝,他們正在逐漸失去這些儲備。文德嗣在壹次執委會會議上明確的指出:穿越政權欣欣向榮的現狀是虛假的,因為現實是:“我們正在緩慢的失血”。
  失去的,正是現代工業文明之血。那些報廢的零件、燃燒掉的汽油、流逝的車輛摩托小時、機械壽命、老化的橡膠、塑料件……每次馬千矚看到計委的報表的時侯,都會有壹種急迫的感覺。
  如果不能在這些設備的壽命消耗完之前搭建起起碼的自給自足體系,穿越者計劃的在壹代人的時間裏控制東亞,殖民澳大利亞的目標就會完全破產。
  關鍵是,就算是他們中間對工業體系最有研究的人,也無法知曉:到底哪壹種物資消耗殆盡之時會使得穿越集團的產業升級陷入瓶頸。所以壹定要在各種物資設備還很充裕的情況下啟動工業化進程。
  現代工業體系,這個穿越的最大殺器,到底該怎樣規劃呢?
  他思索了半天,從自己的“聖船”牌白木辦公桌的抽屜裏取出了壹本皮面筆記本,打開。這是壹本他關於如何從建工業體系的思考和計劃的隨筆。
  穿越者要做的事情,是重建壹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在他看來,這個體系必須:
  占地盡可能小,分布盡可能集中。主要工業區的數量越少越好。但單純的采礦點,選礦點不限。
  提供現在19世紀工業社會能造的壹切工業品,從機關槍到避孕套,再到汽車。當然不限於壹摸壹樣,只要性能和運行機制差不多就可以。
  能自給自足,不從外部輸入任何部件、知識就能養活自己,更新設備,維持運轉。能發展,能持續提高規模,加工精度,乃至轉向。比如幾代人後,從化石能源轉為核聚變能源。
  應該有壹個大型海港或依托於大江大河的內河大港做物流中心。連接世界各地的采礦點壹個三峽級別的水利樞紐,兼顧組織灌溉防洪和清潔能源。壹個加工研發中心,?壹片有足夠余量的高度發達農業區
  物流中心旁邊是石化工業區綜合考慮水電樞紐和主要鐵礦區的位置,確定自流灌溉區和加工中心,尤其是金屬冶煉工業而且,既然整個世界任妳布置,應該盡可能上管道運輸。煤炭的鐵路運輸應盡量減少,用煤漿管道或坑口電站來解決問題。
  如果地形之類不限的話,最好就是在平原上的米字型套多個環狀區進行安放,科研、生活、生產、娛樂和原料等不同的分工分割為數個按照工業門類的原材料的需求與產品需求程度進行連接的小十字環狀區(環保也要考慮)。生活區、娛樂區和科教區則在整個大回環的中央呈三足鼎立狀。原材料盡量通過地下管道和載重鐵路線(類似大秦鐵路那種水準)進行連接,人員交通則通過高架輕軌系統實現。工業區和生產區最好緊連接外海的萬噸級的深水不凍港口與鐵路樞紐區域。在距離整個城市足夠遠的地方點狀分布數個小浪底級別的水電站,兼職防洪、農業區的灌溉用水與城市生活用水(備用的海水淡化廠也是必須考慮的)。科研區裏可以酌情安裝幾個實驗性質的小型反應堆。
  看到反應堆這個詞的時侯,馬千矚才意識到自己考慮的是多麽遙遠和理想化了。雖然穿越眾裏個中核405公司高級技工,但是這東西在二三代人之內還是別指望了――前提是他們能把自己的知識、經驗、理念傳承給下壹代……
  執委會大樓會議室裏,關於下壹步發展規劃的會議正在舉行。這是壹次執委會擴大會議,與會者不僅包括各執委,還包括了屬下各個部門的主要領導人。
  會議的主題是未來的發展規劃。這些部門的領導人,多半是新近機構調整中提拔的,個個誌得意滿,摩拳擦掌的準備把自己的滿懷經綸大展拳腳壹番。每個部門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設方案。
  “我們目前的重中之重,是完成百仞灘水電站二期,”臨高電力公司的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常凱申說。
  “過去這壹工程之所以遲遲不能完工,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的勞動力匱乏,現在既然有了這麽多的勞動力,水泥、磚石、竹筋砼供應也不虞匱乏,就應該盡快完成它。”
  “竹筋砼造大壩安全問題能保證嗎?”
  “日本人二戰期間就用過竹筋砼造過水利設施。按他們的經驗竹筋砼造幹這個比用來造建築預制件還要可些。”梅晚說,“真要追究可性問題,我們現在的小立窯水泥本身就不夠標準。”
  “無非是結構強度差些,壽命短壹些,再說20世紀的百仞灘水電站的滾水壩也是條石為主的,我們可以仿效。實在不行草皮土壩也能湊合。”
  展無涯連連點頭:“我贊同盡快拓展電力設施,以現在的電力供應水平,機械部門的開工率太低了。”機械廠裏的許多機床到現在還沒有開封――海南濕度大,開了封之後保養工作繁重,穿越者也缺少足夠的油脂。
  “化工部門也是這個意見!”季思退說,“如果不是電力匱乏,我們的土法電解槽早就可以開工了,燒堿、漂白粉什麽的,馬上就能量產――這些東西太有用了。”
  “輸配電的問題能解決麽?”馬千矚問。
  “可以解決。”常凱申胸有成竹,“我們有全套的器材,可以架設百仞-博鋪的110千伏線路――這樣輸電損耗小壹些。既然執委會把文瀾河兩岸作為主基地,從原來時空帶來的器材就主要用在這裏好了。我相信以後我們能量產簡單的輸配電設備。”
  “如果決定修建百仞水電站二期,那麽就不僅是壹個水電站的問題了,而是作為文瀾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的壹項來做。”馬千矚說。
  隨即他攤開了自己的設想圖,這是壹個相當復雜的工程,除了擴建百仞水電站,還要在博鋪下遊建立水閘,整修駁岸,疏浚河道,用來調節文瀾河的水位。保證在枯水期也有足夠的水量。
  馬千矚說:“保證文瀾河的水位,有二大主要好處。”
  壹是利於內河航運,文瀾河雖然是臨高境內第壹大河,但是雨旱兩季水位差異過大,使得內河航運只能停留在小劃艇的水平上,最旱的時節,有些河段lu出大量的河底石塊,雖然沒有斷流,但是船運已不可能。有了博鋪的水閘之後,可以將河道的水位保持在壹個基本的深度。
  馬千矚對運河是個極有興趣的人,他過去在業余時間裏就搞過大量的運河計劃,最宏偉的自然是他神望的松遼運河-灤海運河-京杭運河的內陸航運線。當然在穿越眾沒有征服全中國之前,這個計劃只能停留在他的筆記本裏,不過將文瀾河運河化卻是做得到的。
  二是利於調整蓄水量,有利於工農業生產。目前文瀾河的灌溉效益遠沒有發揮出來。沿河的各大田洋,基本沒有修渠的,澆灌就是人力和水車,效率極低。穿越者即將推廣的現代農業和工業會消耗大量的水,有了水閘,旱季的工農業用水就可以得到保證。
  會議上的眾人都被馬千矚勾畫的美好前景說得心動不已。吳南海看到的是縱橫交錯的灌溉渠道;文德嗣看到的是運河上的駁船隊;展無涯看到的是無數的水輪機、發電站;蕭子山看到的是周末在河上泛舟的穿越者家庭……
  五年計劃(二)
  五年計劃(二)
  馬千矚趁熱打鐵:“既然大家都同意這壹方案,我建議我們的總體建設計劃就以百仞灘水電站二期工程作為開始。這個總體計劃就命名為‘第壹個五年計劃’。”
  在馬千矚設想的第壹個五年計劃體系裏,文瀾河系統工程兼著航運、灌溉、發電的三大作用,以河為中心布局工農業體系,和他們最初的設想是完全吻合的,只不過這個規劃更具體的提出了對文瀾河的利用方式。
  未來的工業基地將全部布置在河東的下遊地區,以後有擴展的話,就向馬裊半島延伸。以利用馬裊周邊的馬裊港、紅牌港壹系列的港口。在20世紀,臨高縣內的幾個大型工業投資項目和開發區也是位於這壹帶的。
  穿越集團規劃了二大工業區:以博鋪港為中心的鋼鐵-化學工業區。充分發揮海運量大價廉的優勢。船隊從越南運進的無煙煤,從廣東運入的生鐵熟鐵和煙煤,從田獨運來的鐵礦石,從福建運入木材,從馬裊半島運來化工用的鹽……
  以百仞城為中心的機械工業-輕工業區,同樣安排在河東。
  這樣,穿越者在早期就只有兩個個工業區。工業區即少又集中,他們需要武力保護的區域就比較小,輸送電力、煤炭、設備和成品的線路也越短,運輸、能耗成本可以壓縮到最小。
  博鋪制造的鋼鐵、化工產品,以及從海上運來的各種原料,可以通過文瀾河這條水上運輸通道直接運到百仞工業區進行加工制造,成品又能使用水路運送到博鋪出口。
  目前的電力供應是以百仞水電站為主,計劃在日後能自產鍋爐和發電設備之後,穿越集團將在博鋪設立火力發電廠,使用海運的弘基無煙煤進行發電,直接向高能耗的化工工業供電。
  工業和能源委員會的計劃在第壹個五年計劃內完成如下的目標:
  建設完成壹個的完整的鋼鐵企業,包括:選礦廠、礦石燒結爐、煉焦爐、高爐、熱風爐、熔鐵爐,除了已有的小型轉爐之外,再安裝壹臺轉爐。
  選礦廠擁有從另壹個時空帶來的選礦機2臺、粉碎機5臺、破碎機2臺。
  壹個小型的特殊鋼廠,使用坩鍋法制造各種特殊鋼。
  壹個軋鋼廠,擁有:
  初鍛機?2臺、熱軋機?2臺、熱穿孔機?2臺、冷軋鋼機?2臺、冷拔鋼管機?2臺、冷拉棒材機?2臺、冷軋鋼管機?2臺。可以方便的冷軋熱軋各種常用規格的鋼板、帶鋼、線材以及各種型鋼等。
  到1634年底,這個鋼鐵聯合體達到日產生鐵80噸,粗鋼50噸,年產特殊鋼100噸的水平。
  冶煉有色金屬:粗銅160噸,生產電解銅120噸、鎳錠3噸、鈷10噸、鉛140噸、鋅80噸、錫12噸、銻20噸。
  這些有色金屬以礦石或者粗制品進口為主,在冶金部門進行進壹步的精煉。
  有色金屬雖然除了銅和鉛之外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是在很多關鍵地方都是必不可少的。好在這些產品在明代都已經有相當規模的生產,從大陸進口以定數量的粗制品毫無問題。
  冶金工業看似很龐大的體系,但其五年計劃反而是難度最小的。以穿越者現有的工業體系已經能夠毫無困難的提供水泥、磚、耐火材料之類的必須材料。最有技術含量的軋鋼廠全部使用的是從另壹個時空帶來的設備,只要安裝到位就能投入使用。至於高爐對穿越眾來說並無太大的技術難題。
  “除了耐火材料之外,選礦、高爐加料都需要些特殊的設備,希望機械部門能夠提供。到時侯還需要妳們能大力支持啊。”季無聲說。
  “沒問題,”展無涯滿口答應,“關鍵是鋼材能保證,這些設備我看過了,難度不大,有些還可以用木制。”
  機械工業部的目標是,在第壹個五年計劃內,完成機械工業的自升級體系,不僅能夠滿足穿越工業體系內的各種專用設備的生產、制造,還能完成自我更新和升級,
  但是機械工業部的建設面臨的問題要復雜得多了。穿越集團因為船只的噸位問題,帶來的機械設備是相當有限的,許多專用設備限於噸位和空間沒有帶來,展無涯等機械眾手裏擁有的裝備都是最基本的通用機床,以車床為最大宗。
  理論上說,這些最基本的車床、沖床、虎鉗、刨床等等所謂的“工業母機”或者叫通用機床是可以制造出任何產品的,但是事實卻遠沒有這樣簡單。
  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機床的壹條明確發展路線是:效率更高、生產成本更低。以車床為代表的通用機床,加工效率增長是很低的,除非無限增加工人和設備,否則產量是上不去的。
  最簡單的如工業設備上常用的螺絲,這個小東西在工業上學名“標準件”。所謂標準件就是指結構、尺寸、畫法、標記等各個方面已經完全標準化,並由專業廠生產的常用的零(部)件,如螺紋件、銷、墊圈等等這些東西。這些零件用在各種工業設備的連接、緊固方面。
  這壹類的標準件,歷史上壹開始的確是用普通車床加工出來,但加工效率很低,工人在加工的時侯要多次切削,每次都要仔細對刀;制造成本也不經濟――將壹根圓棒料夾在上面,最後切削出壹個小小的螺栓,材料浪費極大,而且加工中對工人要求也高。
  所以在實際的生產運作中,標準件都是用專用機床制造的,即使制造鐵釘這樣最簡單常見的五金件,現代也是用專門的機床生產的。
  展無涯的機械工業部的第壹個任務,不是為各個工業部門去制造的他們的設備,而是先為自身體系內完成設備配套,制造壹批專用的機床設備。新建壹個模具廠、壹個鑄造廠、壹個標準件廠、壹個軸承鏈條廠和壹個工具廠。
  “妳們不知道這個體系壹旦建立對工業有多大的促進作用。機械工業可以根據各種不同的產品需求制造出不同的專用機床!組合式自動機床!”王洛賓興奮的說,“知道什麽叫大工業麽?有了這個體系,我們就有真正的大工業了。”
  “打個比方吧,”造過黑槍的李壹撾解釋道:“大家現在都很擔心子彈供應的問題,其實要制造子彈並不算難事,我到機械廠用現有的設備造就能造出來,但是這麽造,壹天也造不出幾十發來,妳們壹摟扳機就沒了。如果我們制造壹套子彈生產線,雖然要制造三十多臺設備組成,卻能壹小時制造幾千發子彈,這個生產率就高得可怕了。”
  “能做98嗎?”魏愛文問。
  “98算個屁呀。”蕭白朗壹臉不屑,“a47都不在話下。”
  “我就要98好了,要不p44也行。”魏愛文不虧是忠誠的哈德分子。
  “完成機械工業部門的自我配套之後,我們會試驗性的進行通用機床的再生產,或者說叫自我復制吧。”展無涯說,“畢竟以後的機械廠不會只有壹個,通用設備的需求會很大。”
  姜野說:“現在我們擁有的機床還不如我過去上班的工廠的壹個車間多呢。”
  馬千矚表示贊同:“現在我們是在海南島上活動,等將來占領了臺灣島,或者登陸到了大陸上去。要補充槍械彈藥,要發展當地的工業,總不能壹切設備都在臨高制造了再運送過去吧。還是要多設立幾個機械加工中心的。”
  “我倒不這麽看。”文德嗣說,“要保證我們穿越政權千秋萬代的穩定,機械工業的核心體系不能擴散,要牢牢的掌握在穿越集團的手裏。”
  他又做了進壹步的說明:“假定:本地某個老財要是想開個紡織廠,我們可以優惠的提供本時空最先進的紡織機械和動力設備,同時提供維修服務。但是,除了使用這些設備,他即不能修理,也不能復制這些設備。壹切都得依我們。”
  在他的設想中,未來的世界裏只有穿越集團才擁有制造機械設備的能力,這個時空裏的有錢人或者國家,可以購買穿越集團制造的武器、設備、船只和車輛,但是這些東西壹旦失去了穿越集團提供的維護保障,就會徹底成為廢鐵。這麽壹來,整個世界的工業命脈就全部掌握在穿越集團之手了。
  “這不就是戰錘40裏的機械神教了麽?”席亞洲的聯想很豐富。
  “科學就不能作為壹種宗教嗎?”文德嗣反問道,“我們掌握了超越本時空水平的科學和工業,要求統治地球不算過分吧?”
  “那得有科學灰騎士團啊!”
  “妳個呆瓜,還不如設立科學修女會啊。修女妹子大好。”
  “誰來當帝皇?”
  ……
  “這個以後再說,”馬千矚趕緊把話題又拉了回來,“機械工業部談談能為各個部門提供多少專門設備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