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以正軍法
天唐錦繡 by 公子許
2020-12-22 13:24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處世原則,以及不同的政治智慧。
程咬金資歷足夠、功勛足夠、地位足夠,妥妥的朝中元老,又不似房俊、馬周、李道宗那些人那樣有著自己的政治抱負,只需要穩固自己的聖眷,延續家族的榮華富貴就行了。
所以他不願意去在爭儲之中站隊,只想壹心壹意的效忠陛下,這便足矣。
等到將來新皇登基,再宣誓效忠新皇也不遲,何苦去承擔爭儲之中那諾大的風險?
“從龍之功”固然看上去利益豐厚、回報喜人,可同樣要承擔的風險也很大,壹旦押錯寶那就大輸特輸。
之前比較靠近太子,是因為他周圍牽扯關系的人大多親近太子,英國公,宋國公,江夏郡王,房俊,甚至房玄齡……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他就完全倒向了太子壹邊。
站隊不是說說而已,是要有所表現的。
然而現在壹旦殺了王文度,晉王在軍中本就薄弱的力量又削減壹分,會認為自己只是因為王文度觸犯了軍法,不得不殺麽?
更何況,王文度還是太子妃的堂兄…… 但是若不殺,軍心無法平復,不僅會導致士氣低迷,甚至有可能在某壹刻引發連鎖的反應,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壹軍之主帥,若是做不到遵守軍法、壹視同仁,整個隊伍的人心就會散掉。
打了壹輩子仗,程咬金如何不明白這壹點?
尤其是眼下孤軍深入在高句麗境內穿插作戰,壹旦軍中人心離散,各個都藏著小心思不能舍生忘死,極有可能在面臨強敵的時候遭遇崩潰。
心中左右權衡,委實難決,不由得狠狠瞪了薛萬徹壹眼。
這個棒槌當真是給自己出了壹個大難題啊…… 躺在程咬金身後的王文度在地上痛苦的哀嚎,鼻涕眼淚糊得滿臉都是,吊著壹只胳膊,另壹只手捂著腿,鮮血從手指縫間汩汩的流出來,驚駭欲絕的叫道:“大帥,饒了我吧!”
程咬金回頭,惡狠狠罵道:“閉嘴!
狼心狗肺的東西!”
看著幾個軍中司馬問道:“此賊該當何罪?”
軍中司馬道:“違背軍令,陷害袍澤,坐視不救……斬立決!”
這幾條每壹條都是斬立決的大罪,再是心慈手軟是主帥,都不可能給王文度壹條活路。
非但王文度是死罪,還要追回他蔭萌的資格,兄弟手足若在官場亦要遭受相應的制裁。
當然,太原王氏樹大根深,很難予以深究,很大可能不會牽扯到家中子弟…… 王文度亡魂大冒,嘶聲道:“大帥!
此事處置不公,末將不服!
還請大帥向陛下通報,請陛下派人徹查此事,末將完全是被冤枉啊!”
他想不明白程咬金為何忽然狠得下心殺了自己,難道當真就認準了太子能夠坐得穩儲位,壹直到將來順利登基?
否則今日殺了他,必然惡了晉王殿下,壹旦晉王日後登基,難保不對程家抱以成見…… 程咬金冷哼壹聲,大聲道:“事實俱在,哪裏有什麽冤枉?
來人吶,將這賊子拖出轅門,梟首示眾!
首級懸於旗桿之上三日,讓全軍上下盡皆見識此等惡賊之下場,以儆效尤!”、 “諾!” 幾個衛兵上前將地上的王文度架起,拖著便往外走。
王文度狀若瘋狂,奮力掙紮,口中大呼道:“大帥饒命啊!
大帥若殺了我,就不怕晉王殿下心中記恨嗎?
日後若晉王登基,大帥前途堪憂啊!
大帥,我知道錯了,饒了我這壹次……”
聲音漸遠,程咬金始終無動於衷。
他的確看不起這種世家子弟,眼裏只有家族利益,何曾將國法軍紀放在眼裏?
只以為自己不敢殺他,卻完全忘記了行軍在外、軍紀至上,即便是皇子犯錯,身為主帥也照樣殺得!
不再理會這個必死之人,程咬金回頭頂住軍中書吏:“立即起草奏章軍報,本帥要將此間之事詳細的報於陛下知曉。
王文度之罪行要附上調查口供,另外薛將軍深陷重圍依舊陣斬十倍之敵,向陛下請功!”
“諾!” 程咬金環視帳內眾將,面容陰沈,目若銅鈴,咬著牙訓斥道:“本帥與諸位不僅是袍澤,更是手足兄弟!
戰陣之上同生共死,絕不相負!
誰若心存齷蹉,只知私利,罔顧大義,屆時休怪本帥不講情面,王文度便是下場!”
帳中校尉們筆直站立,肅容道:“諾!” 誰不知道王文度的根底?
這樣壹個世家子弟、晉王心腹都說殺就給殺了,誰心裏還有存有僥幸?
軍伍之中本就是無情之地,軍法第壹,不可僭越。
程咬金又看向薛萬徹,頷首道:“此戰王文度違背軍令,致妳部陷於敵陣,處於絕境。
然這等形勢之下,卻依舊能夠奮勇殺敵,帶領余部殺出壹條血路,振吾大唐軍威,挫敗敵軍企圖,當為首攻!
還望將軍持之以恒,奮力殺敵,早已覆滅高句麗,功蓋天下!”
薛萬徹本就是個粗人,此刻見到程咬金背負壓力嚴懲王文度,心中敬服,又聽了他這番話,登時渾身打了雞血壹般,怒目圓瞪,大聲道:“大帥放心,末將壹把子力氣沒出使,必將遵從將令,有進無退,唯死而已!”
程咬金贊道:“好漢子!
回去休整壹番,不日陛下即將攻下建安城,到時候揮師東進,與我部合在壹處攻略安市城。
只要安市城攻陷,整個遼東便再無可抵抗大唐鐵騎之存在,平壤城遙遙在望,大勝只在彈指之間!
諸位當厲兵秣馬,枕戈待旦,成就不世之功業!”
眾將轟然應喏:“大勝!
大勝!
大勝!”
*** *** ***
唐軍主力在攻陷遠東城之後,就地休整壹番,然後迅即南下,直撲建安城。
建安城扼守通往遼南半島的交通要道之上,依山而建,規模龐大,駐紮有守軍五萬人。
整座山城就地開采石料而建,當地堅硬的青石很有特點,使得山城看上去甚為好看。
若是能夠攻略建安城,則向南可以沿著靠海的平原地帶壹路南下,直抵半島尖端的卑沙城,向東南直奔鴨綠水畔的泊汋城,向東可抵達遼東重鎮安市城,實乃遼東壹地的交通要道,陸路咽喉,自漢代以來便是遼東地區的財貨通衢。
高句麗自然在此布下重兵,試圖抵擋唐軍壹路南下。
唐軍壹路突進至大清河北岸,安下營寨,就地休整,同時派出斥候探馬,刺探敵軍之虛實。
大清河水浩浩蕩蕩,奔流入海,成為壹道天然的屏障,建安城就建在遠離河岸的半山腰處。
李二陛下坐在營帳之中,強打精神與眾將查看了壹番附近的輿圖,詳細的作戰計劃則需要斥候探馬刺探完畢高句麗軍隊的虛實再行制定。
商談壹陣,大家見到李二陛下哈欠連天,互視壹眼,便欲退下,讓陛下好生休息。
正巧有軍中校尉走進來,抱拳施禮,道:“啟稟陛下,盧國公有戰報送抵。”
眾人聞言,便壹起站住腳步。
盧國公奉命前往安市城截斷高句麗之支援,為主力攻下建安城之後前去會師做好準備,這個時候送來戰報,想必是戰局有了壹定的發展。
李二陛下略微頷首,身後的諸遂良便走上前去將戰報接過,回身放在李二陛下面前的書案上,然後仔仔細細的眼看火漆封印,確認無誤,這才取出小刀將信封裁開,取出其中信箋,交給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伸手接過,仔仔細細的看了壹遍,登時壹張方臉黑如鍋底,“砰”的壹聲連帶著信箋狠狠的拍在書案上,怒罵道:“簡直喪心病狂、膽大包天!
此等奸徒,視軍法如無物乎?
死不足惜!”
眾人都嚇了壹跳,長孫無忌忙問道:“陛下因何發怒?
可是盧國公那邊出現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