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歷史軍事

(很多人被皇上這個詞勸退,不得不加上這壹段。
“鶉火之歲,皇上禦極四年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83章 躁動(三)

日月永在 by 煌煌華夏

2021-4-18 21:44

  五軍府的武勛想要成事,那麽想要聯絡的人裏面壹定有壹個人是怎麽都避不掉的。
  那就是身在南京的燕王朱棣。
  北京往南京並不遠,朱棣很快便接到了自己大舅哥的來信。
  而拿到這封信之後,面對信中徐輝祖希望朱棣可以出面來北京的請求,朱棣只是冷笑。
  他笑自己的大舅哥太癡傻了。
  到現在竟然還對皇帝抱有幻想?
  “他竟然還能這麽幼稚的以為,這份呈請只是許不忌的想法?”
  朱棣的府邸內,壹時聚集了數十名將官,這些將官多是在江南各省的都司指揮,他們也壹樣接到了徐輝祖的信。
  “孤已經退下來了,路妳們自己走,不要問孤。”
  這個時候的朱棣壓根就沒心情再去摻和,他直接就趕走了所有登門來試探的將官,絲毫沒有插手的意思,並且在趕走這些人之後,給朱高煦寫了壹封家書。
  “爹希望妳可以做壹個純粹的、幹凈的軍人。”
  做壹個純粹的、幹凈的軍人!
  這就是朱棣對自己兒子唯壹的寄語。
  軍人的使命就是保家衛國、戰場立功,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唯壹方式,不要總去想著為這個國家刀山火海,就應該享受到哪些特權。
  “人心是填不滿的,當妳欲壑難填的時候要小心,在妳的麾下壹樣有壹群亟待實現人生抱負的官兵。”
  這句告誡足可使朱高煦警醒。
  他已經是東北戰區的總指揮了,還想惦記什麽?
  這句話說得已經很明白,整個東北戰區大幾十萬軍隊,多少人想做這個總指揮?
  只要他們想做,他們就是堅定不移的保皇黨,是朱允炆的忠實擁躉,而絕不會是朱高煦的私軍。
  徐輝祖這種就是已經陷入了思想誤區,認為他們的官爵高,權力大,只有他們支持皇帝,皇帝才可以穩定統治。
  讓貴族做保皇黨,皇帝的權威永遠不會穩固,只有讓渴望做貴族的中下階級做保皇黨,皇帝的權威才可以萬世不易。
  想鬧事的不過是壹群看起來名頭唬人的高官,實際上不過是壹群上了歲數,手無縛雞之力的老頭罷了,這個國家多的是二十來歲青春正盛,渴望做將軍、做元帥的普通士兵。
  他們不會跟著徐輝祖等人跟皇權對抗,他們只會將對抗皇權的人綁起來,換作自己的進身之階。
  這就是不容置喙的現實。
  除非有壹天,這個皇帝在中下層軍人的眼中已經不值壹提的時候,才會出現所謂的變國家軍隊為私人武裝的情況,當然,妳還要能養得起這些需要靠著軍餉養家糊口的普通士兵。
  朱棣告誡了朱高煦,同時在江西,適逢年關,楊士奇見到了自己歸鄉過年,已經位列河南左布政使的兒子楊稷。
  對於自己的父親,楊稷有很多想要請教的地方。
  “陛下壹直想要開疆拓土,卻在這個時候動武勛的利益,豈不是會影響到軍方的積極性嗎?這個操作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
  “幼稚!”
  毫不留情的呵斥出口,楊士奇教誨道:“妳以為這是內閣在奪權嗎,這是中央在集權。是陛下在凈化軍權,讓軍隊徹底的成為國家軍隊,而不在烙印上某壹個擁有所謂軍功、威望的將軍的名字。
  為什麽這次五軍府鬧得那麽大,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打了幾十年的仗,對這個國家有功勞,應該伸手向這個國家索取他們應得的回報。
  而實際上,真正為這個國家付出最寶貴東西的,已經沒有機會在開口向國家索要什麽了,因為那些人付出的是生命!
  陛下這次壹定會借這個機會將屬於勛貴階級的利益全部剝離,而後分散到全軍每壹名士兵的頭上,軍權也將會高度的集中到陛下手裏。
  那些個元帥將軍在戰場上壹戰殲敵幾十萬,真認為自己神勇無敵了?那是三軍賣命加上炮火之利取得的戰果,不是他們自己壹把刀砍出來的。
  否定他們的成績,實際上在肯定基層官兵的功勞,是犧牲壹小部分將心換取全軍的軍心,將來在為將的,壹定是純粹的幹凈的軍人,而不是壹個滿腦子私利作祟,總惦記能否利用手中軍權為自己及家族牟取到私利的弄權軍中老虎。”
  每壹個時代總有不同的選擇,如果眼下的大明沒有犀利的火炮和槍械,還是冷兵器的時代,那麽壹個出色的元帥當然很重要。
  就好比穿越之初,朱允炆為了這個國家當然要遷就朱棣,寬恕朱棣曾有的反心反意。
  而到了今朝,壹個名將依舊重要,但已經不再是不可或缺的那種了。
  李雲龍帶著獨立團拿著輕重機槍,三千人幹韓信三十萬大軍能取全勝,誰都知道李雲龍壹定贏。
  但誰會說李雲龍是壹個比韓信更出色的軍事指揮官?
  是因為時代的進步,所以朱允炆要開始著手凈化軍隊的思想。
  馬大軍班師的時候,朱允炆已經釋放了這個信號。
  他沒有出城幾十裏的去接,沒有大排宴席的去款待,更沒有明發詔書的去誇耀。
  只是壹個任命的敕封,讓壹部分人知道,馬大軍做了新任的總參謀長罷了。
  逐漸降低軍人在這個國家的影響力,對壹個國家來說是好事絕不是壞事。
  朱允炆只是在減少未來可能出現的軍人幹涉政治的風險,絕不是說去打壓軍人的地位,搞重文抑武。
  普通官兵的餉銀、補貼、夥食、戰功封賞壹年比壹年高,當兵固然苦,也比做工種地掙得多,壹樣是在厚待。
  “武官搞政治哪裏是陛下的對手?他們總覺得自己有多麽的了不起,殊不知,當他們聚在壹起商量要用他們所自以為是的手段來捍衛他們理所應當的權力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眾叛親離。
  不是陛下自絕於軍方,而是他們自絕於全國軍人了!因為他們恬不知恥的將所有軍人浴血奮戰的功勞攏於自身,豪言壹將功成萬骨枯是天道對他們的恩賞,這就同許不忌斥為父那句水至清則無魚壹樣,同為悖論。
  妳且看著吧,這件事會鬧很多年,但最終的結果,壹定是陛下借此機會將全國的軍心軍權高度統壹,陛下為人,為父陪駕多年早有領教,壹群愚昧無知之人,還妄圖螳臂當車,卻不知都是棋盤之子,每壹步都在陛下預計之內。”
  看似具有極強大威懾力的軍權,想要破除有多容易?
  只需要壹道詔命,曉諭全軍,告訴那些軍人、軍官、將領,他們的年俸會漲就足夠了。
  徐輝祖這些不會背叛他們的階級,那普通的軍人又會背叛自己的階級嗎?
  人心叵測也最簡單。
  利己主義!
  誰能讓他們吃飽,還能給他們榮譽,更能給他們晉升的空間,那他們就壹定擁戴誰並為之而赴死。
  而這三點,普天之下,除了朱允炆還有誰能給?
  而遺憾的是,這麽簡單易懂的道理,楊士奇能壹眼看透,身處於漩渦中的徐輝祖等人卻看不透。
  他們還在等著各省的支持呼應,等著各大軍區指揮壹級以上武將的附和。
  等著當天下四海雲動的時候,他們在進壹步,徹底鬥倒許不忌。
  保全自己手中那來之不易的權力。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