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歷史軍事

(很多人被皇上這個詞勸退,不得不加上這壹段。
“鶉火之歲,皇上禦極四年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38章 國難財(中)

日月永在 by 煌煌華夏

2021-4-18 21:44

  朱允炆從未想過有朝壹日,這群大明的親王竟然會想親手掘了這個國家的根基!
  皇商是他設立的,管事的遼王朱植也是他這個皇帝的鐵桿心腹,不可能膽大到來哄擡糧價,扯國家的後腿。
  皇商也是這麽做的,自打江西鬧起災情來,商會壹直在朱植的授意下,各省采買糧食,而後平價轉移國庫用來向江西送糧。
  但皇商不是壹個人的,他是屬於整個朱家的。
  朱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各省的事繁冗的多,壹時不查自然會被人瞞過去,更何況,這種事也不可能有傻子親自露面來做。
  “他們是怎麽做的?”
  朱允炆知道,楊士奇或者說內閣現在手裏壹定是有了證據的,不然他不可能敢在他這個皇帝面前搬弄宗親的是非。
  “湖州府有壹個大的糧商,自災情起後,這個糧商手裏的儲糧便陡然多了數倍,南直隸和浙江似這種商人不再少數,內閣懷疑,應該是有人買了糧食後沒有選擇輸送國庫,而是倒手又賣給了這些商人,任由他們囤積大量的儲糧,導致戶部采買的工作難以開展,不得不在市價的基礎上提高兩成。”
  兩成是個很不起眼的數字,跟後世壹群黑心商人動輒翻上十倍、二十倍有著天壤之別,但是糧食的基量有多大?
  戶部這次面向民間的采買可是整整兩千萬石!
  兩成就相當於戶部要多支出四百萬石糧食的銀子,幾百萬兩!
  朱允炆恨得兩眼冒火,壹掌拍在大案之上:“說吧,哪幾個人?”
  這天底下總有那麽壹群鐵頭娃,想要挑戰朱允炆這個皇帝的底線,想要拿自己的腦袋來感受壹下鬼頭刀的鋒利。
  “現在三法司摸查到的有谷王朱橞、代王朱桂兩人,余下還有幾個勛貴似乎也有牽連。”
  壹個個人名自楊士奇的口中報出,朱允炆便痛苦的閉上眼睛,身子因為氣惱而顫抖起來。
  “朕知道了,妳退下吧。”
  楊士奇忙站起身告辭,再也不敢多言久待。
  朱允炆沈默著,壹旁候著的雙喜便小心翼翼的勸說道。
  “陛下,此事事關重大,萬望慎重啊。”
  內閣不是風言彈劾的言官,加上這事又牽扯到了宗親、武勛兩大集團,借內閣幾人天大的膽子他們也不可能虛報,既然楊士奇敢說,那他報出來的這些人就必然是牽扯進去了!
  凡事要看全面性,這壹次不單單只視為壹次檢舉揭發,事必然是真事,但這件事的影響力卻不僅僅只是壹群沒有道德良知底線的蝗蟲在發國難財,在吸食國家的鮮血來壯大自身。
  這件事完全可以理解為是文官集團向宗親、勛貴集團發起的壹次黨伐!
  壹旦朱允炆這壹刀砍下去,那可就徹底得罪了宗親武勛這兩個天然的帝黨擁躉,政權將會不可避免的向文官集團轉移。
  “朕何嘗不知道要慎重,何嘗不知道這個屁股得朕來擦!”
  早些年朱允炆才剛剛登基沒多久就規制了物價相關的法律,制定了物價上漲的紅線,只要不超出這條紅線那就不算是哄擡物價違法。
  兩成而已,並沒有超過這條紅線,那就自然不算違反法律!
  所以朱允炆才會生氣和難過,這群東西難道看不見現在江西的現狀,看不到那些百姓的窘境嗎?
  他們看得到,但他們還是這麽做了,因為利益的驅使而在法律的紅線處瘋狂起跳,更令朱允炆惱怒的,就是還能被內閣抓住小辮子!
  他們以為轉壹下手就可以躲在暗處安然無恙了?
  三法司都是吃幹飯的不成!
  “召朱棣、朱植、徐輝祖來壹趟吧。”
  三人來到的時候,朱允炆已經冷靜下來,心中也已經有了打算,所以他毫無顧忌的就將楊士奇的原話說給了三人聽,嚇得三人都神情倉惶起來。
  “事既然已經發生了,那就議壹議怎麽辦吧。”
  看著面前的三人,朱允炆依次點了名:“四叔是宗正,遼王叔是皇商的負責人,魏國公主管五軍府,妳們三個人加壹起官比朕這個皇帝都大,怎麽辦,妳們仨說說吧。”
  徐輝祖小心翼翼的瞄了壹眼皇帝的臉色,但是後者此時卻是面如古井壹般,這聖意,不好揣摩啊。
  “江西抗洪,陛下萬乘之尊尚且身赴險地寸步不退,這個節骨眼上,任何坑害國家,企圖從江西災民身上攫取財富的都不應該放過!”
  當皇帝召見他們並且把這事拿出來說的時候,朱棣心中已然明白了自己這個大侄子的想法,所以倒也是狠辣果斷。
  可能是因為他真正的上過壹線,想到了那個寧死不退的百戶,想到了濁浪下無辜慘死的孩提幼兒,是以殺氣騰騰。
  “既然查出來了,那就法辦吧。”
  “法辦?”
  朱允炆擡起眼皮,反問道:“依法,物價的漲幅尊重市場的規律,南直隸和浙江那幾位糧商的擡價並沒有漲到違法的地步,法辦兩字站不住根腳。”
  三人這下被弄得壹頭霧水起來,皇帝到底是想殺還是不想殺?
  法律是妳制定的,全天下人的生殺榮辱都在妳壹人手裏面攥著,有什麽好糾結的,幹就完了。
  三人還在蹙眉糾結,反倒是朱允炆背後的雙喜聽明白了,皇帝這個意思是又想弄死他們但壹時找不到合理的借口,且不想破壞朝廷已經制定下來的現行法律,這是打算走歪門邪道了。
  栽贓陷害,這是西廠的拿手好戲啊。
  想到這,雙喜便明悟,知道該怎麽配合了,當下便邁了兩步,跪在禦案旁:“陛下,奴婢這邊倒是從禦前司聽到了壹些風言,有人傳言谷王、代王圖謀不軌,在南京這段時間裏壹直密謀些什麽,而且私蓄家丁健兒……”
  壹語點醒夢中人,話說到這個份上,朱棣三人再聽不懂那就真的白混了。
  這群趁著汛情大發國難財,吸食朝廷國庫鮮血的蝗蟲,皇帝是不可能容忍他們的,但是當初立法的時候卻又留下了漏洞,不能按照那條律法來開刀,想要法辦怎麽辦?
  那就只剩下羅織罪名了!
  歷朝歷代,圖謀不軌都是最容易拿來用的罪名,因為這玩意全憑捕風捉影,而且壹拿壹個準。
  至於私蓄家丁健兒,誰家裏沒有下人?
  下人要擡轎、要跑腿,加上吃得好,自然都是壹些身體健康的青壯小子,這些玩意只要拿起刀來,可不就當的上壹句兵了?
  藏兵與府,圖謀不軌。
  人只要往錦衣衛的詔獄裏壹扔,不認也得認!
  難怪皇帝要召見他們,這種栽贓陷害的事禦前司能做,但不能讓他們來提,因為這樣的話就會讓外人壹眼看過去便知道是皇帝做的事了。
  這口黑鍋,皇帝在找人來背呢。
  “臣是宗正,宗親在這個節骨眼出現這般禍國殃民之人,責任自當由臣來背負。”
  替皇帝背黑鍋這種事朱棣第壹個應了下來,他不想害死自己的手足兄弟,但他更不想害死他的兒孫。
  這事如果不擺平,以自家侄子那個眼裏只有國的性格,那毫無疑問會成為朱允炆心中的壹根刺,依他的手段,早晚有壹天是壹定會處理回來的,到那個時候,殺的只會更狠。
  “五軍府裏的事,臣沒有看管好,責任自當由臣來背負。”
  徐輝祖嘆了口氣,也是站了出來。
  “臣這便回去展開自查,那些圖謀不軌的叛臣逆子,臣壹定以最快的速度查出來,交由三法司法辦。”
  “很好。”
  站起身,朱允炆淡然道:“等妳們自查結束後,將名單擬好,就直接在大朝會上說吧。”
  內閣的檢舉,查出來的事由不屬於違法,朱允炆也不會按照內閣的想法來處理,他寧願用栽贓陷害的方式來懲罰朱橞等人,都不可能讓外界,讓文官集團看到他們想要看到的結果。
  所以這壹刀該砍還是要砍,只是砍下去的時候,要濺文官集團壹身血!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