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歷史軍事

(很多人被皇上這個詞勸退,不得不加上這壹段。
“鶉火之歲,皇上禦極四年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61章 此子類我

日月永在 by 煌煌華夏

2021-4-18 21:44

  木訥的莫成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壹心鼓搗出來的蒸汽機,會有壹天給自己帶來如此豐厚的回報。
  正壹品的俸祿待遇,唾手可得的公侯尊位。
  為了壹個國公銜,馬大軍打了十幾年的仗,前後創下的戰果之巨,青史罕見才換來。
  而永城侯薛恪海外前後滅了十幾個國家,到現在都還只是壹個侯,足可見大明此時爵位之尊崇珍稀。
  “貴爵不能封,只能封流爵。”
  雖說皇帝願意給的只是壹代而終的流爵,那也是莫成這輩子從來沒有想過的。
  最後,在莫成的再三推辭下,朱允炆許下了壹個侯爵,具體的封號還沒想好,讓莫成回去等信,啥時候科學院掛牌成立了,這個封號就給送過去。
  送走了莫成,朱允炆這臉色頓時壹變,稍顯慍怒:“去湖畔學院把文圻給朕叫回來。”
  這小子,玩的是越來越跑偏了。
  也沒讓朱允炆等太久,看兩個奏本的功夫,朱文圻就已是腳步匆匆的跑了回來,壹跨過門檻當頭就看到朱允炆那張暗蘊怒氣的臉,嚇得心頭壹凜,遠遠跪在地上叩首。
  “父皇聖躬安。”
  “妳爹好的很,起來吧。”
  朱允炆站起身,拾級而下走到朱文圻面前,將壹份奏本拍到後者的胸膛處。
  “朕才離京兩個月,妳就玩出那麽多花花腸子,弄的什麽狗屁學生會,妳想幹什麽。”
  壹聽說的是這事,朱文圻雖說心緊,但面上絲毫沒有惶恐,鎮定自若地說道:“回父皇話,國慶當日,內閣要辦團拜會,兒臣思及老兵於我大明之意義,深覺此事可以振奮我大明尚武精神。
  學生乃國之未來,學生熱血膺胸總好過紙短情長,所以才倡導此事,旨在為鼓勵學生擁戴英雄,凝聚為國而戰的意誌精神。”
  滿嘴錦繡,壹腔忠義。
  朱允炆盯著自己這個兒子看了半天,終究還是生不出什麽氣來,伸出手又放了下來,冷哼壹聲:“就算這事妳有理,鳳陽徐王府的事妳怎麽解釋。”
  這下可把朱文圻嚇的壹哆嗦。
  “鳳陽鬧得跟壹鍋熱粥似的,老百姓堵在徐王府的門口,罵的那叫壹個狗血淋頭,差點沒把徐王府給拆了!
  朕幾個外表舅堵著朕的聖駕哭的那叫壹個淒慘,說什麽,徐王爵已經無嗣而終,徐王府也沒有必要保留了,希望朕能允他們給賣掉,妳不是主意多嗎,妳給朕出個主意,賣還是不賣。”
  這話說的朱文圻額頭見汗,囁嚅了半天都沒說出壹個字來。
  “妳啊妳。”
  朱允炆手指在朱文圻小腦門上點了好幾下:“妳大哥在鳳陽做知府,他有多大本事就辦多大的事,哪裏需要妳給他出主意,妳把妳自己理弄好就成。”
  知子莫若父,自己這個兒子心裏都有什麽鬼主意,朱允炆門清。
  朱文圻被訓得唯諾應是,馬上表態道:“兒臣這便去退出那學生會,不,兒臣直接解散了。”
  正轉身的朱允炆身子頓了壹下,壹擡手:“算了,留著吧,哪有剛弄起來就散夥的道理,而且妳說的也有道理,認真培養學生怎麽都是壹件好事。”
  坐回高高在上的金椅,朱允炆繼續埋頭於案牘之間,沈聲道:“這樣吧,二月初二是個好日子,妳召集壹下妳那所謂的學生會,包括南京大學的學生,都趕去東街大禮堂,朕跟妳們這群學生好好聊聊。”
  “是,謹遵父皇諭。”
  朱文圻忙不叠的點頭,而後偷瞄了壹眼朱允炆,拱手道:“父皇先忙,兒臣告退。”
  “嗯。”
  等腳步聲漸行漸遠,朱允炆才放下筆,捧著茶笑了起來。
  “老二類我啊。”
  壹旁的雙喜微微吃了壹驚,這個評語可不得了,要是說與讓外人聽到,估計就該多想了。
  “不過這小子雖然聰明,就是心思不在正道上。”
  朱允炆先誇後貶,臉上的笑意也就壹瞬:“為爭而爭,就屬於旁門左道了,到底說道本質上,出發點還是得先為百姓想、為民生計才是正途,整天到晚組織這個、團結那個,拉出來的勢力沒有根基不過鏡花水月罷了。”
  “二皇子還小,等將來也跟大皇子那般下派地方,切身感受到重任在肩的壓力後,想必會有所改變的。”
  雙喜倒是替朱文圻說了句好話,末了話頭壹轉又不解起來:“陛下怎麽想起來要去見這麽群半大不大的學生了。”
  壹個學生會,又不是能夠左右朝局的浙黨、江西黨,用得著皇帝親自出面嗎。
  太過重視了壹些。
  “老二雖然出發點動機不純,到底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朱允炆感慨了壹句:“學生很重要,學生就是幼苗,根不正就容易長歪,朕怕老二帶不好給帶歪了,湖畔學院和南京大學,將來都是咱們大明的社稷棟梁,朕得給他們扶正咯。”
  “那奴婢這就派人去知會壹聲通政司,讓其擬稿?”
  這個提議讓朱允炆很不服氣的壹瞪眼:“怎麽著,朕說話的水平很次嗎,妳啥時候見朕參會用過稿子。”
  只有脫稿的講話才是最有感情也是最容易調動聽眾感情的。
  朱允炆的不服氣讓雙喜失笑,嘴裏連連告罪,但那副神情,顯然是默許了朱允炆方才的話。
  “朕水平真的很差?”
  朱允炆糾結起來,再去看桌面上的奏本,那壹字字的古風雅韻頓時讓朱允炆自慚形穢。
  “說話就說話,搞的那麽文縐縐幹什麽,直白簡練點不好嗎,非搞這些古言古語。”
  嘴裏念叨著,朱允炆的眼神就瞄向了桌案上擺放的《詩經》和《楚辭》,將《詩經》抽出來,朱允炆隨手翻開壹半,只讀了兩句就暈頭轉向起來。
  “這字怎麽讀?”
  “這句什麽意思?”
  “算了,朕不看了。”
  把書放回原處,朱允炆自言自語道:“文化水平低怎麽了,朕又不是宋徽宗,他文化水平是高,那頂什麽用,當皇帝又不是當文學家。”
  快到不惑之年的朱允炆,在這個時候,卻活生生的像個文盲無賴。
  雙喜卻跟著開心不已還頻頻出言附和,主仆兩人頗合神韻,都開懷大笑起來。
  這份開心壹直持續到楊士奇的到來。
  秉政內閣十二年的江西黨黨魁,來致辭呈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