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大魏能臣

黑男爵

歷史軍事

?東漢,中平四年,幽州漁陽郡,夜,壹座形如臥虎的荒山之上,壹位皓首童顏的道士正在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三百七十五章 移星換鬥,遇佛殺佛(三)

大魏能臣 by 黑男爵

2019-5-18 13:57

  大半天遊玩下來,累了的香客可以到禪房休息,有上好的茶水伺候,有豐盛的齋飯享用,還有佛門特制的素酒呢(用水果釀制的酒,酒精含量極低,不易喝醉人!)
  齋飯、素酒是給貴客準備的,仆從可沒這待遇,蕭逸只領到四個大饅頭,壹邊胡亂啃著,壹邊東遊西逛,很快來到了寺廟的後門
  剛才上山的時候,香客們走的大道,從大門進入天隱寺,農夫們則是繞小路,從後面小門進來的,如果說前者是天堂,後者就是呵呵!
  “今天是交租的日子,誰敢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的,小心佛祖怪罪下來,靈魂永墜阿鼻地獄,受那爬刀山、下油鍋的酷刑!”
  “李家村子的先來吧,雞蛋壹個比壹個小,豬肉也瘦的多、肥的少,紅棗竟然生蟲子了,這是來蒙騙佛祖嗎?”
  天隱寺後門小路上,農夫們排著長長的隊伍,挑的竹筐裏滿是糧食、山果、雞鴨、蛋類、鮮肉都是省吃儉用下來,交給寺廟的供奉!
  幾名胖大的和尚,坐在門口負責驗收,與尋常地主收租沒區別,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雞蛋裏面挑骨頭,還不時用下地獄恐嚇!
  壹筐上好的大紅棗,和尚們吃的口水橫飛,卻硬說是生了蟲子,只能按半筐計算;還有收糧用的銅鬥,口大、肚圓、底深,內壁還刻了凹槽,說是容量標準壹鬥,可沒有壹鬥三四的糧食,休想把它給裝滿了!
  按照規矩,農夫們租種寺產,每畝地交糧食八鬥,(漢代畝產平均兩石三鬥余,大約280斤),占了收成的三分之壹強!
  可寺廟實際收取的,都超過五分之二,個別缺了大德的寺廟,甚至收到了二分之壹,比國家田賦相差無幾了,種子、農具還要自己負責!
  (曹營推行屯田制度,農夫耕種土地之時,如果用自家的牛,上交收成的壹半,如果用公家的牛,則上交十分之六,種子、農具全部由官府提供!)
  “去年又是旱災、又是蝗災,地裏收成實在不好,這些還是牙縫裏省出來的呢!”
  “幾位大師開開恩吧,今年秋天有了好收成,壹定多多孝敬寺上、孝敬幾位大師!”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農夫們壹邊說著好話,壹邊偷偷的塞東西,或是壹串銅錢、或是壹只肥母雞,再次也有幾枚雞蛋!
  和尚們收了好處,也就稀裏糊塗過去了,反正收上來的東西,足夠交納寺廟的租子,剩下的幾個人私分,這叫做損公而肥!
  而在紫雲山壹帶,天隱寺口碑算比較好的了,只是記點花賬罷了,其他寺廟巧取豪奪、欺男霸女,甚至多次逼出人命,因為是佛門中事,官府也不好插手!
  話又說回來了,寺廟專橫霸道、欺詐壓迫不假,可百姓們還是忍氣吞聲,並沒有反抗的意思:
  壹則,朝廷連年征戰,需要大量的錢糧,田賦、人頭稅征收之高,遠遠超過了規定,甚至預征到幾年後了,兩相比較之下呢,還是寺廟的租子略低壹點!
  二則,給寺廟種地的農夫,是不用服勞役、兵役的,也就不用上戰場了,雖然日子苦壹點,總比命喪沙場強吧?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大師們挑弟子了,小子們快到前面去,都把精神打起來!”
  “以後吃糠咽菜,還是吃肉喝油,就看妳們的造化了,嘴巴壹定要甜呀!”
  走出幾名身披袈裟,手持法杖的老和尚,在人群中不斷打量著,專門尋找十歲以下的孩子,他們是在挑小和尚!
  壹座寺廟要想壯大,除了廣招信徒、聚斂錢財,和尚數量也是重要因素,畢竟人多力量大嗎,不過當和尚也不容易,尤其想成為高僧,必須具備三條:
  首先,面如朗月,身材修長,也就是小模樣要好看,因為和尚是佛祖的門人,如果長的青面獠牙,別說給人家做法事了,恐怕壹口齋飯都討不到。
  其次,中氣十足,聲如鐘罄,和尚是要講經說法的,必須有壹副好嗓子,而且梵文生澀難懂,香客們大都聽不懂的,就是聽和尚的吟唱!
  最後,聰明伶俐,讀書識字,要想成為大德高僧,必須結交權貴,沒點心機、眼力怎麽行呢,書法更是必修課之壹!
  “大師們慈悲--大師們慈悲呀!”
  “弟子們願意出家,願意皈依我佛,願意伺候各位大師傅!”
  農家子弟紛紛跪地磕頭,有的獻著殷勤,有的拍打胸脯,以示自己身體好,還有的在地上寫劃著,顯示自己的文采!
  可惜農家日子苦,孩子們大都面黃肌瘦的,有的還露出了病色,其中幾個有‘文采’的,也不過會寫名字罷了,比狗爬得都要難看呢!
  老和尚們轉了壹圈,只挑中壹個聰明伶俐的、準備剃度了做小沙彌,又跳了三個身體強壯的,留做廟裏的勞動僧,余者統統的不要!
  挑中的歡天喜地,跟著老和尚進了廟裏,以後就有了鐵飯碗;沒挑中的垂頭喪氣,有的還嚎啕大哭起來,他們只能跟父母壹樣,臉朝黃土背朝天、壹生苦死在田地上了!
  “堂堂漢家好兒郎,不思讀詩書、練武藝,博取壹世功名富貴,反而壹門心思做和尚,真是活活氣死個人!
  如此不出百年,就遍地是寺廟、處處是和尚了,原本能征善戰的漢家百姓,也變成吃齋念佛的綿羊了,壹旦異族鐵騎入侵,誰來保家衛國?”
  後門小角落裏,蕭逸目睹整個過程,見識了佛門黑暗壹面,也更堅定的滅佛的決心,都說儒家的仁義道德,閹割了華夏民族的尚武精神,佛門若是壯大起來,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
  佛門的經義本是好的,可惜被和尚們念歪了,偽善、虛榮、貪婪、惡毒針對和尚們的性格缺陷,蕭逸心中出現壹個計劃,壹個比五指山還厲害,讓佛門永不翻身的計劃!
  計劃雖然有了,可惜並不完善,準確說缺了壹個人,壹個足智多謀、心狠手辣,臉皮比城墻還厚,又對佛門有怨恨的人,也就是‘滅佛’的執行者!
  不管怎麽說,佛門有壹層華麗的外衣,把這層外衣硬扒下來,勢必引來無數怨恨,甚至是千古罵名,邪見人、佛孽者、第六天魔王這些稱號永載於史冊呀!
  佛門對社稷危害之大,曹操是心知肚明的,之所以遲遲不動手,十之八九是怕背負罵名,影響‘曹魏代漢’的大計,蕭逸同樣愛惜羽毛,可這個黑鍋誰來背,誰又背的動呢?
  賈詡的智慧、狠毒足夠了,可惜為人過於低調,喜歡躲在幕後出壞主意,讓他站出來主持大局,老家夥打死也不幹的!
  郭奕也足以勝任此事,不過蕭逸精心培養多年,是讓他做未來丞相的,用於滅佛這種‘臟活’,實在是大材小用了,打死也舍不得呀!
  賈充倒是潛力十足,可惜年紀還太小了,還挑不起這副重擔,要是等他長大成人,佛門早就開花結果、勢大難除了!
  麾下其余文武,有的善於沖鋒陷陣,有的能夠出謀劃策,可能把‘臟活’幹的天衣無縫的人才,就壹個也沒有了
  正當蕭逸冥思苦想,物色合適人選之時,寺內又沖出壹群和尚,卻沒有穿著僧袍,而是幹活的粗布衣裳,有的頂著光頭、有的戴著鬥笠,往寺內搬運糧食、蔬菜、肉蛋
  佛家提倡四大皆空、眾生平等,和尚們卻有森嚴的等級,分為主持、首座、監院、監察、副寺、知客共計二十余級,分屬不通的工作,最低級的就是勞動僧!
  勞動僧是個統稱,細分又有飯頭、菜頭、火頭、水頭、鐘頭、鼓頭,門頭、園頭(負責菜園)、浴頭(負責洗澡,凈頭(負責廁所,這個工作倒黴)、塔頭(看墳守墓)、樹頭(巡視山林、栽植樹木)、柴頭、磨頭、茶頭
  這些幹活的是勞動僧,還是最底層的雜僧,連具體工作也沒有,只能幹壹些力氣活,連壹身僧袍都沒有,與其說是僧人,不如說是苦役!
  “啪嗒有頭發?
  蕭逸準備轉身離開,沒有又有意外發生,壹個和尚太過瘦弱了,吃力的扛著壹大袋粟米,結果腳下沒站穩、摔了個大跟頭,頭上鬥笠脫落,竟然露出了黑色頭發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