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強大少爺

灰頭小寶2

歷史軍事

皇佑五年夏。
儂智高再度進兵,眼下廣州已經淪陷。
皇帝力排眾議啟用狄青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十壹章 選擇

北宋最強大少爺 by 灰頭小寶2

2019-1-8 16:26

  王安石還是沒讓王雱離開,而是又再次拿起桌子上那封文報看了壹下,然後又看了寶貝兒子壹眼。
  王雱覺得奇怪就走上去看看,這封不知什麽地方來的文報,應該和我大雱有直接和間接的關聯?
  王安石也不反對,“雱兒便仔細的看,看了以後,把妳的想法告訴為父。”
  王雱看了壹下,這大抵上是大酷吏李參的第壹次敏感執政。
  又王雱指著文報上的壹個字道:“爹爹妳得先告訴我這是什麽字?”
  聽神童的小子這麽問,耿天騭險些摔倒。
  王安石倒是和藹,給兒子解釋了壹下出處。又看了壹眼耿天騭道:“無需這樣,當年本堂在韓琦下面做州簽判,韓琦公亦有不少生僻字不認識,卻不恥下來找我求教了。不懂不要緊,怕的是不懂裝懂,或者懂了裝不懂。”
  “是。”耿天騭瀑布汗,連韓琦都有許多字不認識,文宗泰鬥歐陽修亦整天罵那些學士喜歡顯擺用生僻字,看起來文青還真是病了。
  詢問了幾處,王雱就讀通了。
  這說的是陜西都轉運使李參搞貸款的事。
  帶了個“都”字,所以這貨的官比義氣爸還大壹級,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守邊帥臣了。
  原則上這是壹封喜報,是李參呈交給朝廷報功、用作年度大朝見總結時候的材料。那麽張方平現在在舒州坐鎮,於是這封文報就轉到這邊來了。
  想到這裏王雱甩甩頭,接著看。
  其實是好消息,說李參今年在春耕前給陜西民間發放了“青苗錢”,也就是貸款。讓老百姓不受高利貸以及地主糧商的節制。其後,秋收大豐了。
  “雱兒說說妳的想法。”王安石再次問道。
  王雱道:“這種情況就叫所謂的青黃不接。民間百姓手裏沒有余錢,抗風險能力太低。為了買種苗,為了租借耕牛,為了在秋收前吃飯。他們通常只有借錢過日子,但高達四分利息的貸款,春耕延續到秋收,時間跨度超半年,計算利息超兩分,就等於他們平白無故的損失了兩層收入。”
  見這小子才看了壹眼直接就說到核心,王安石和耿天騭撚著胡須頻頻點頭。
  王雱繼續道:“並不是真的只損失兩層,這只是剛剛開始。高利貸的尿性壹定會卡在農戶秋糧賣出去前追債。那麽在訴棍治下,高利貸追債是受到官府保護的。與此同時沒估計錯的話,當地的糧商聯盟統壹拋壓糧食,導致糧價大跌,被活力組織追債的百姓沒抗風險能力,只能低價把手裏的糧食賣出去用於還貸。從利息上看二成左右損耗,但加上對糧價的操縱配合這個加權。”
  “於是大頭百姓每次為這筆青苗錢所付出的代價超過四成以上。然後再繳納官府稅糧,那麽雖然秋收了,基本等於白辛苦,不會剩下什麽。最多持續半年又開始了借貸買青苗,然後就這樣年復壹年的持續循環下去,官府稅收其實也就死亡了。”
  耿天騭忽然插口道:“公子,為何說官府稅收也死亡了呢?不是壹直都在繳納嗎?”
  王雱道:“妳說的僅僅指糧稅和身丁稅是固定的。但我朝有個特點,商品經濟的繁榮,造就了我朝商稅超越了其他壹切稅種的總和。那麽商稅來源於交易,於是很顯然,作為國朝最大的稅種,它直接決定了國朝財政充足或者枯竭。怎麽保證充足交易?很簡單,需要老百姓手裏有錢,錢不流通就是死的。王二的糧食如果沒被活力組織盤剝了,且賣了個好價格,那麽他就會買走李四的肉,李四賣肉有錢了,他就買走了張三的佐料。其實不論官府和百姓的錢,都這樣來的。”
  “……”王安石和耿天騭不禁面面相視了起來。
  王雱又道:“也就是說因為執政官員不作為,本該是朝廷擁有的大量錢財,進入了活力組織和操縱糧食的商人手裏。他們損害的不僅是朝廷,還有無數大頭百姓利益,國以民為本,民又以食為天。往後其實不需要再推導會發生什麽了。”
  “可老夫想聽妳親口說會發生什麽?”書架後面傳來壹個聲音,原來張方平也躲在這裏,現在走出來了。
  “見過伯伯相公,那小子就繼續說。”
  王雱見禮後道:“上述我說的是壹個惡性循環。這些事發生讓老子們這些朝廷鷹犬顯得很蠢,受到了傷害的大頭百姓不信任咱們了。老百姓受到傷害後他們不會分辨原因,他們只會怪朝廷,怪皇帝。過不下去之後就有了壹個群體叫做‘逃戶’。這些人躲在山裏再也不出來,不參與朝廷經濟圈,不在給官府服役,不在繳納糧食給官府。受害的最終就是咱們這些朝廷鷹犬。他們繳納了保護費給朝廷,是皇帝的子民,沒把他們保護好就是不講義氣,是瀆職,是背信棄義,是政府的工作沒有做好。”
  張方平坐下來道:“這麽看來,妳對李參此番放的青苗錢,持正面看法?”
  就此王雱有點緊張。以他的脾氣不會這麽問,不會把陜西的政務拿來淮西商議。興許老張對此是負面看法。
  說起來李參那個大酷吏膽子的確大,而且很聰明。於是他真的在歷史上這個年景執行了青苗錢,讓陜西邊地的財稅大幅增加,財政壹片飄紅。
  李參的勾當,也就是將來大魔王心中《青苗法》的初形了。
  李參比王安石聰明的原因在於他不“變法”,而是悄悄進村不打槍。他就是悶著頭做事,只告訴朝廷老子賺錢了,沒說什麽“我變法”。所以李參暫時不是天下的靶子,沒幾個人對著他突突突。
  那麽,張方平在陜西財稅飄紅的這個時候,都沒完全持有對青苗錢持有正面態度,王雱忽然懂了,知道為何後來張方平會反對王安石變法了。
  核心在於,張方平看到王安石遍體鱗傷下,朝廷由政爭逐步過渡到黨爭。許多官吏借著新法名譽在下面胡搞瞎搞。那麽以老張的性格,不論王安石做的事是否正確,但套用他壹貫邏輯:身在其位不能擺平麾下官員,致使各種幺蛾子發生,就是對國朝和體制犯罪。
  作為壹個小奸臣的覺悟,這就是壹次政治性抉擇,把這叫做站隊也可以。
  不過站隊前,王雱也需要最後分析確定:老張到底是不是對李參的政績持有質疑態度?
  會不會我大雱弄錯了,老張為了套話故意考驗?
  張方平這家夥眼睛揉不得沙子,這時候表達錯誤的話不說成為他的政敵,至少是“骨骼不夠驚奇”的表現,往後就很難得到他的重點栽培,然後很難獲得銀行牌照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