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墨唐

將臣壹怒

歷史軍事

墨頓是壹個二十世紀的有誌青年,雖然家境貧困,但是根正苗紅,乃是三代貧下中農出身,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百七十四章 爆滿的郵箱

墨唐 by 將臣壹怒

2019-11-13 18:30

不得不說,驛站作為自古以來最為最為龐大快捷的信息傳遞體系,的確是有不凡之處。
在沈夫子以墨家村快捷馬車的樣板的規劃下,再加上蘇定方軍人作風強硬推行下,在短短壹個月的時間,硬生生的驛站的版圖上建立起龐大的通信體系。
“第壹批五百輛馬車,兩千名新增送信的驛卒全部到位,能否成敗就看此壹舉了。”墨府之中,李承乾意氣飛揚道。
五百輛馬車看似很多,要是將五百輛馬車分布到整個大唐,這也僅僅勉強夠用罷了,由於壹開始的信件可能不會太多,再加上為了節約費用,這已經是投資的極限了。
至於兩千名驛卒則全部都是退伍的傷兵,而且都是自備坐騎,至於馬車驢車,牛車這個不限,負責收發信件,當然驛站會有相應的補助。
“那豈不是說,現在就能送信了。”長樂公主興奮道。
李承乾搖搖頭道:“現在還不能,等到明天長安城中的郵箱裝訂完畢之後,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其他各地也同樣如此。”
“到時候,還希望妹婿的墨刊相助。”李承乾看著墨頓癡迷的看著手中的東西,根本就沒有聽她在說話。
如果後人在此,定然會知道這就是後世常見的郵票,而墨頓手中竟然是壹整版的郵票,李承乾不由臉色壹黑,這些諸子百家的郵票還是墨頓親自所畫,他自己稀奇個什麽。
長樂公主暗中碰了碰墨頓,墨頓這才恍然回神,戀戀不舍將視線從郵票中收回道:“這個好說,小弟早已經吩咐墨刊,定然會將墨刊的派送和售賣業務交給驛站。”
李承乾尷尬壹笑道:“這個多謝妹婿了,不過本宮所請的可不是這,乃是請墨刊多多宣傳。”
驛站送信剛剛草創,然而只在朝堂之中得知,民間卻聞所未聞,如果任由驛站發展,李承乾雖然自信能夠很快傳開,然而那兩個月的時間恐怕早就已經過去了,唯有求助發行量最大的墨刊,那樣才能夠將天下百姓在最短的時間知道驛站通信之事。
長樂公主不由展顏壹笑,對著李承乾道:“小妹看皇兄是當局者迷,就是妳不說,墨刊也不會放過這個大新聞的。”
李承乾這才松了壹口氣,尷尬壹笑道:“皇兄這不是關心則亂麽!”
“放心,驛站改革必定成功。”墨頓隨口道,竟然又將註意力集中在手中的郵票之上。
不知為何,聽到墨頓隨口壹句話,李承乾原本忐忑的心竟然漸漸安定下來。
第二日,天剛剛亮,整個長安城再次喧嘩起來,然而不少有心人竟然長安街頭竟然多了壹個遍布全稱的物件。
“郵箱!”
“據說只要將信投入其中,就可以送到大唐任何地方。”壹個店鋪掌櫃得意道,昨日安裝郵箱的時候,他可是專門問了那些驛卒。
“任何地方?”壹個客商豁然壹驚,不敢置信的問道:“任何地方都可以,哪怕是壹個小鄉村?”
“那是當然,只要是大唐的地界,就會有驛卒專們給妳送到,試問大唐有哪個地方沒有驛站。”掌櫃傲然道。
眾人連連點頭,驛站可以說大唐分布最廣的部門,這壹點是人盡皆知。
“驛站送信?天下竟然有這等好事?”不少人將信將疑道。
“此事為真,今日的墨刊早已經報道了。”壹個文人拿著墨刊鄭重點頭道。
經過幾次的風波,墨刊的信譽已經得到了長安城的公認,墨刊報道的事情也是有相當的可信度。
客商心中壹動,再也忍耐不住,立即購買壹份墨刊,仔細研讀壹番之後。
“太子改革驛站!”
“三百裏加急,壹文錢送信!”
“郵票!郵編,郵箱!”
……………………
客商看著怦然心動,三百裏加急,壹文錢就可以送到,他的家鄉距離長安城千裏,豈不是說就算是收件和送件都浪費壹天,那最多六天就可以送到家中。
以往他往家中送信的時候,往往都托回鄉的老鄉送信,掏錢欠人情不說,單單路途沒有壹個月到不了家,而如今壹文錢,僅僅六天就可以送到家中,這等好事又豈能按耐的住。
當下按耐不住,立即前往就近的驛站買來郵票,信封和信紙,立即埋頭書寫起來。
“吾妻親啟:為夫在長安城壹切安好,………………”
客商先是給家裏報了壹生平安,又問候壹聲家中的母親,孩子,洋洋灑灑寫了很長,這才戀戀不舍的停筆。
仔細看了壹遍,確認無誤之後,這才將其裝入信封,用漿糊封好,寫上郵編地址收信人,貼上郵票,甚至還害怕超重,多貼了壹張郵票,這才滿懷期待的將信件投入信箱之中。
長安城中的客商可是極為龐大的壹個數目,再觀看了墨刊之後,不由心中壹動,紛紛提筆給家人寫下壹封家書,很快長安城街頭的郵箱填滿了信件。
長安十六衛。
十六衛乃是大唐最為精銳的部隊,乃是從大唐各地抽調而來的精兵組成,可以說來自五湖四海,尤其是平常的軍紀最為嚴格,想要回家探親的更是壹件奢侈的事情。
然而當壹個郵箱掛在軍營之中的時候,所有的士兵頓時都沸騰起來,尤其是郵箱上的兩行字更是讓壹眾士兵忍不住潸然淚下。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作為士兵,在外服役戍邊,遠離父母,本就是讓家人無比牽掛,若是軍官自然可以托人送信回家,而普通士兵哪裏有這個機會。
當郵箱可以幫家人送信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士兵都欣喜若狂,至於壹文錢的費用,所有人都根本不在意,立即滿軍營的尋找會識字之人幫忙寫信。
“伍長,幫俺寫封家書吧!”幾個士兵哀求道。
“滾,老子也不識字!”伍長同樣拿著信紙,氣急敗壞道。
士兵聞言臉色壹苦,試探著問道:“要不去遭什長。”
“對呀!”伍長聞言大喜,立即帶著下屬去找什長。
片刻之後,什長帶著更大隊伍來到了校尉面前,在大唐的軍事建制之中,不識字是沒有辦法擔任校尉的,否則看不懂軍令還怎麽打仗。
當天夜裏,十六衛軍營燈火通明,幾乎每個校尉都在奮筆疾書,為麾下的士兵寫家書。
“看來李將軍的新兵計劃是太正確不過了,否則壹次寫上百封家書,誰受得了。”十六衛軍營之中,壹個普通的軍帳之中,秦懷玉正在奮筆疾書抱怨道,哪怕是他使用的最為方便書寫的鋼筆卻依然,手腕酸麻。
這壹刻所有的校尉都無比的支持新兵計劃,李靖怎麽也想不到竟然只因為壹封家書。
然而雖然每壹個校尉都抱怨,然而看到麾下將士期盼的眼神,所有人都沒有停筆。
當第二天的時候,前來收信的驛卒看到極為壯觀的壹幕,十六衛的十六個郵箱,全部都已經爆滿不說,更是每個信箱外面有壹個專門的士兵再等候,在他旁邊更是有壹摞摞堆積如山的信件。
當天,單單十六衛軍營之中,就發出近十萬封信件,十六個驛卒的馬車全部滿載信件依舊足足跑了三個來回,這才堪堪將信件收完。
看著信件壹車車被運走,幾乎所有的軍營的將領明顯都感覺到麾下的士兵精神面貌為之壹振,這些看似薄薄的壹封信件,然而卻寄托了對親人家鄉的思念,想必等再收到了家人的來信,他們相信將士的思鄉之情定然不藥而愈。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