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章 元朝中期政局變動與汝陽王藩府的崛起

劍橋倚天屠龍史 by 新垣平

2018-9-25 18:38

  劄牙篤汗死後,帝國政局再度陷入了重重危機。
  他的皇後或許出於內疚,或許出於迷信,堅持要讓忽都篤汗的子息繼承皇位。
  經歷了壹番周折之後,忽都篤汗的長子、十三歲的妥歡帖睦爾成為了大都的新主人。
  然而,許多人懷疑他並非忽都篤汗的親生兒子。
  十多年前,當忽都篤汗在政治鬥爭中失勢時,曾經在西藏與中國(按: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壹部分,這是西方史學家的錯誤表述,請讀者註意甄別)的邊境地區漫遊。
  當他從那裏回來後,就多了壹個神秘的兒子。
  作為他的繼承人的長子,這個孩子的來歷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註。
  劄牙篤汗在壹封詔書中宣稱,忽都篤汗在臨終前已經告訴了他:這個孩子並非他的親生骨肉。
  因此,劄牙篤汗剝奪了妥歡帖睦爾壹切繼承權,將他流放到南中國海的邊境。
  但幸運女神眷顧了這個孩子,在劄牙篤汗死後,他的弟弟被召回去繼承帝位,壹個月之後也死了。
  於是他成為了大元帝國最後壹位的主人:烏哈噶圖汗。
  在中國,他以明王朝給他的稱號“元順帝”而被載於史冊。
  直到很多年以後,人們才發現,他的生父是這個世界上最不應該也最不可能是的人:南宋的最後壹位君主趙顯。
  歷史開了壹個無比殘酷的玩笑。(這是壹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但與本書的主題無關,有興趣的讀者請參看附錄四)
  烏哈噶圖汗的上臺給昔日劄牙篤汗的親信們帶來了威脅。
  他們知道,當他長大成人之後,就會徹查自己父親被殺的內幕。
  果然,1340年他在壹份詔書中宣稱:“文宗當躬迓之際,乃與其臣伊嚕布哈、額勒雅、明埒棟阿、包克圖、圖裏等謀為不軌,使我皇考飲恨上賓。歸而再禦宸極,又私圖傳子,乃構流言,嫁禍於必巴實皇後,謂朕非明宗之子。”
  但是包克圖、圖裏等劄牙篤汗的舊部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藏匿於汝陽王阿魯溫的藩府之下,並且改易了漢名——他們在後來的歷史上以鹿杖客(“包克圖”漢譯為“鹿”)、鶴筆翁(“圖裏”漢譯為“鶴”)之名為世人所知。
  汝陽王阿魯溫(1280-1345)並非黃金家族的直系後裔,而因為屢立軍功被拔擢至此高位。
  從三十年代以降,他的藩府逐漸聚集了數量和質量上僅次於明教和少林的資深武術家。
  在這壹時期他開始了壹項野心勃勃的計劃:在剿滅江湖世界政治異見分子的名義下,他向政府請求撥款以招攬肯為朝廷效力的武術家。
  這項計劃得到了對漢人仇恨入骨的丞相伯顏——此人在順帝初年成為帝國的實際統治者——的首肯。
  但是阿魯溫的真實企圖乃是看到了帝國逐漸沒落的現狀,趁機擴張自己的實力,最終憑借武力為自己打開通向帝位之路。
  為了招攬武術家以控制江湖世界,阿魯溫必須對這壹領域的情況了如指掌,而他背後最重要的幕僚正是我們早已經熟悉的陰謀家成昆。
  此時,成昆的學生謝遜為了讓他現身正在中國各地以他的名義大開殺戒,卻沒有想到這正是成昆希望看到的結果。
  然而,此刻不便公開露面的成昆也面臨著無處棲身的尷尬。
  並且成昆也明白,僅僅謝遜個人的倒行逆施距離摧毀明教的終極目標還差得很遠。
  因此他來到汝陽王的幕府為阿魯溫出謀劃策,這壹合作雖然為時短暫卻成果顯著:他們共同制定了壹個周詳的計劃:利用以六大門派為首的江湖主導勢力同明教之間的矛盾,讓他們陷入彼此爭鬥,相互削弱之後,再壹舉摧毀這二者。
  但在三十年代,這壹計劃由於壹系列意外而被迫中止實施(參看第九章)直到二十年後,當阿魯溫已經去世,而他的孫女、野心勃勃的敏敏帖木爾成為這些武術家的主管時,這個計劃才終於付諸實行。
  這壹計劃的最終失敗表明:阿魯溫不是壹個好的戰略家,他沒有註意到自己計劃的根本缺陷,而令人驚訝的是,這個計劃及其缺陷都只是成昆壹個更大計劃的壹部分。
  在十四世紀中期的江湖政治博弈中,成昆是壹個遠比阿魯溫或者敏敏特穆爾更為高明的棋手(參看第十章)除了成昆、包克圖和圖裏外,阿魯溫還招攬了“金剛門”的僧侶們,這是壹個神秘的門派。
  他們的創始人是壹個在十二世紀就從少林寺叛逃出去的叛徒:火工頭陀。
  他知道中國內地已經無處容身,於是逃到了中亞,並憑借過人的武術為當地王公效力,站住了腳跟,十三世紀初他創建了金剛門。
  金剛門成立後,壹直立足於東突厥斯坦,並消滅了當地的另壹受到承認的少林支派:西域少林。
  有時候他們冒用後者的名義。
  事實上,很多文獻將二者混為壹談。
  隨著歲月的流逝,金剛門的僧侶們患上了精神上的思鄉癥,他們渴望回到自己門派的發源地少林寺,成為那裏真正的主人。
  為此他們向欽察汗國的蒙古可汗們表示忠誠,在加入欽察人的軍隊後,他們因為表現出色被燕帖木爾招募,來到大都,憑借過人的武術造詣成為那裏的驕子,並參與了1328年的軍事行動。
  在三十年代伯顏秉政後,燕帖木兒的嫡系受到排擠,他們也脫離了皇家衛軍,而托庇於汝陽王的帳下。
  這壹政治團體的最後壹位重要成員是壹個面目毀損的啞巴僧侶:“痛苦的行腳僧”他是壹個來自伊利汗國的武術大師,雖然是殘疾人但受到特殊的尊敬。
  然而此人真實身份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明教的光明右使者範遙。
  在正式的歷史記載中,他被宣稱為發現了成昆的陰謀而不惜毀損自己的俊美面目,放棄自己的錦繡前途,打入汝陽王府作為間諜。
  這壹切不過是白費力氣,因為他成功地打入汝陽王府後就再也沒有任何成昆的消息。
  從此他壹直沈默地呆在那裏,直到1358年復歸明教。
  不過,事實的情況或許復雜得多。
  範遙寧願私自毀容後打入汝陽王府而不是首先回光明頂報告,而之後二十多年中也從未和教廷有任何聯系,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
  很有可能,是他壹直糾纏黛綺絲失敗後的自暴自棄。
  史密斯教授認為,這種自殘行為更可能是出於壹種犯罪後的內疚而渴望贖罪的心理。
  或許,他曾經對黛綺絲進行了性侵犯,而事後又感到極度的懺悔——上個世紀著名的全真教宗教家尹誌平,在奸汙了壹位美貌的女武師“龍的小女兒”之後,也有類似的表現。
  或許這就是為什麽他稱呼自己為“痛苦的行腳僧”不過,考慮到黛綺絲女兒的年齡,我們要對這種理論作壹些修正:範遙或許是為了對黛綺絲有所行動而有意毀容,以掩飾自己的身份。
  確鑿無疑的是,他在1343年前後曾對黛綺絲夫婦下毒。
  我們在醫學家胡青牛留下的檔案中發現了這個病例。
  為什麽他不用自己的精深武術擊垮對方而要采取下毒的手段,頗為耐人尋味。
  我們可以認為,下毒——並且是慢性毒藥——的手段更有利於範遙控制和威脅黛綺絲服從自己。
  同壹般的暗中下毒不同,黛綺絲明顯知道下毒者是壹個來自中亞的“啞巴頭陀”我們可以判斷,黛綺絲與範遙之間壹定有過重要的接觸——雖然黛綺絲並不知道對方的身份。
  很有可能,在黛綺絲中毒之後,為了獲得解藥,不得不向範遙低頭。
  當黛綺絲讓範遙得到了他壹直夢寐以求的東西之後,範遙給了她解藥,但是分量卻有意給得不夠,以至於她的丈夫最後還是毒發身亡。
  黛綺絲的女兒小昭恰好出生於這壹時期,而在她出生後,黛綺絲就將她送到他人家裏代養,隔幾年才去探望壹次(因此可以推斷,小昭可能從未見過自己名義上的“父親”韓千葉),當小昭還未成年的時候,戴綺絲就逼迫她去光明頂為自己偷竊“天地轉換法”的抄本。
  這些不近人情的舉動,不禁令人懷疑這個孩子的生父究竟是誰。
  據歷史記載,當範遙在1357年第壹次見到小昭的時候,表現得異常驚愕,遠遠超出了看到壹個老朋友應有的反應。
  或許當時範遙已經懷疑到了這個孩子的真實身份。
  但是隨著黛綺絲母女在當年年底突兀地從東海返回波斯,已經沒有任何人能夠揭開這個埋葬在東海上的秘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